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指向一种结构之学、诗性之学、生命之学与文化之学,揭示了现当代小说叙事转型、文学心路以及纯文学话语演变的重要理论、历史和学术范畴。所谓结构,是确立诗性文本因果关系、叙事模式的逻辑依据和理论工具,实质在于研究视野上的突破与重建,以相对规范化的叙事学方法,深入诗性小说叙事的多维建构。诗性叙事不仅
中国现代童话的发生,具有外源性特征,探究域外童话在中国的译介,对于域外童话的异域影响问题和中国现代童话的发展问题都是必要的补充。本书将域外童话作为一种外来文学现象进行整体观照,采用比较文学的视角,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域外童话在近代中国译介的动因、特征、接受和影响等问题的探讨。
本书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叙事内涵与中国农村变革的关系视野中,以中国农村的变革为视角,从农民、农村、农业的动态演变出发,试图论述新世纪乡土小说内涵与农村整体变革的内涵之间的一致性,同时深入探究了乡土中国在新世纪以来的种种变革和出现的热点问题。本书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叙事内涵与中国农村变革的关系视野中,以中国农村的变革为视角,
《中国传记评论》第四辑栏目包括以下五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特稿,刊载著名传记研究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成军的新作;第二板块为中国古代杂传整理与研究,刊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的最新成果,共3篇;第三板块为古今中外传记综论,刊发国内外学者投稿,共9篇;第四板块为传记与小说,共2篇;第五板块为“
作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选集的一本,按照所收录文章内容,本书分为两汉辞赋概观、赋家作品考述、古典文学漫谈3个篇章,每一篇章收录了相应的文章。如两汉辞赋概观篇章就收录了《论汉赋》《汉赋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关于汉赋的铺张扬厉》等文章,赋家作品考述篇章收录了《孔臧其人及其赋》《东方朔评传》等文章,古典文学漫谈收录了
本书从明代诗学内在问题出发,在中国诗学整体理论视野中,展开对清代诗学的全面探讨。作者提出,真伪、正变、雅俗三对基本观念制约明清诗学的历史进程。全书十六章,在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清代诗学的演变轨迹及整体特征,探究各时期诗学的理论问题与价值取向,考察各诗学流派的群体构成及理论主张,比较各派之间的承嬗
本书结合岭南本土文化,将唐代小说中涉及岭南书写的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方面结合相关史料,描绘唐代岭南地区人文风情、地理气候之画卷,另一方面探求唐人在面对岭南时所反映出的思想态度,以及在不同时期这种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有唐一代的社会环境、思想文化以及小说作者本身的经历,寻求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观照此类小说的文化内涵,
宋朝经济繁栄、文化昌盛,词无疑是两宋文坛上的最强音。宋诗注重说理,成就虽比不上唐诗,却也别有一番意趣。诗和词有什么不同?苏轼和王安石之间都有哪些恩与怨?宋室南渡给词人带来哪些影响?词人写景,同样的景物能写出哪些不同的情感?……
大唐是盛世,也是诗歌的巅峰。“初唐四杰”与陈子昂一扫诗坛上的柔靡之风,盛唐的李白、杜甫分别代表着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顶峰。初唐和盛唐的分水岭是什么?李白为什么那么崇拜孟浩然?林黛玉为什么把王维的诗当作最佳写作范本?如何读懂落花、秋风、飞燕、鸣蝉等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安史之乱之后,盛唐风华谢幕,我们的诗歌品读也来到了错综复杂的中晚唐。唐代的科举考试要写诗,那时的“满分作文”长什么样?萌芽于隋代的词,在唐代逐渐成形,你知道最早流传到海外的词是哪一首吗?白居易为什么要发起新乐府运动?怎么理解李商隐诗中繁复、梦幻的意象与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