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梵汉两方面文献及相关的藏文资料的比对和互释,研究玄奘所传的因明学说及其思想特征。在“论”(哲学解读)的方面,提出“论证要素”概念,用于指称历史上某一位逻辑学家在其有关论证可靠性的理论规划中的首要关注点,这种关注点一般都有直观方面的基础。本书在这一概念的指引下,思考佛教逻辑有别于西方逻辑的特征所在及这一特征在不同
本书分为三章,内容包括: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逻辑科目考试介绍、形式逻辑类题目考点讲解、分析推理类题目考点讲解。具体内容包括:考试大纲说明;逻辑考试的试题来源和分类;逻辑科目考试复习建议;基础知识;形式逻辑解题必备能力;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考点等。
本书是一幅现象学全景图:展现休谟、斯密、狄尔泰、利普斯、弗洛伊德、荣格、拉康、胡塞尔、海德格尔、施泰因、舍勒、舒茨、萨特、梅洛-庞蒂、勒维纳斯、霍夫曼、斯洛特等人关于同感的思想,同时作者在“同感-他人-道德”的问题框架下,深入探讨了自我与他人、审美与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等重要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伦理学、哲学问题。
认知现象学以认知经验为研究对象,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热点问题。本书为认知哲学文库丛书中的一本,围绕着认知现象学的背景、内涵、核心问题、不可还原论证、可能路径,以及认知现象学带来的启示及其拓展等论题展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追溯了认知现象学的生成脉络,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认知现象学的基本内涵和核心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强调
2025考研管综涛叔马玉涛逻辑24天突破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对《理门论》因明逻辑体系的整体研究,下篇是对《理门论》全文的注释和今译。在本书中,作者强调:要搞清陈那因明的逻辑体系,必须读懂《理门论》原著;要真正把《理门论》的全部论述当作一个完整体系来读,而不是把它们割裂成几部分来读;要我注《理门论》,而不是用《理门论》注我。本书还强调了掌握正确的逻辑知识是
本书的研究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现象学的意义上来解释人在世界中的存在(即人的此在)。另一个目的涉及人在世界中存在的特殊方式,即精神病理的方式。这两个问题分别属于专业与方法截然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第一个问题处于现象学哲学的框架中,第二个问题属于精神病理学。本书将在不同形式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即以不同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家
本书首先阐明了适用于各个论证领域的基本分析模式(主张、根据、理由、支持、反驳和模态限定词),在此基础上将基本分析模式应用于法律推理等实用推理的领域,探讨了与论证的理性批判相关的一些普遍问题,主要是关于谬误的理论。
《因明正理门论》是玄奘在公元7世纪翻译的经典著作。虽然只有一卷,近八千字,但内容深奥,不易读懂。译者以沈剑英先生的《正理门论译解》及郑伟宏先生的《正理门论直解》两本书的注解为主,查阅所有汉传因明方面的资料,同时,对照《集量论》藏译本及《入论》藏译本,首先翻译文本,其次对文本中的重点难点部分作大量注释。最后,通过汉藏因明
本书按照全新的管理类和经济类联考考试大纲,根据专业学位硕士逻辑科目考试命题趋势的变化,从考生的难点、困惑和需求出发,通过体例的创新和实例讲解,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考试的动向,高效地解决复习中的问题,掌握逻辑解题的套路,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的学习效果。本书主要分为导学篇、基础篇、强化篇和冲刺模拟篇四部分,帮助考生从理论到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