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全书(精)》内容介绍:曾国藩,一位在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不论为师、为将、为相皆十分出色,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
对于任何一种文明的深切把握,都需要通过精心研读支撑这种文明的经典著作来完成。华夏文明亘古绵长,经典富赡,尤其需要后世学人潜心向学,孜孜研求。清代至民国初年,中国传统学术经历了一个大总结时期,清代学者重视文字考据,遵沿“由小学人经学,由经学人史学”的治学路径,使传统经典中的诸多难题都“涣然冰释”。在这一大背景下,清代至民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最显赫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既有人赞他为『中兴第一名臣』,也有人骂他是十恶不赦的卖国贼。但我们在或斥骂、或赞美、或不置可否的评价之余,抛开曾国藩所处的特殊环境,只细细考察其修养、学识以及处世之道,不难发现他的确有超越常人的修为、学问以及立
“昆仑名师讲坛”是新疆师范大学应自治区现代文化引领的号召而开设的,从2011年9月至今邀请了20位知名学者、专家或其他领域公众人物演讲,该书收录了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沈卫荣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杨圣敏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齐东方教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尚刚教授,复旦大
本书汇集了保山学院不同专业教师的论文,由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教育和管理三大部分构成,论文研究涉及除了常规的学科之外,还涵盖了保山地方文化特色的领域,收录有《云南保山纸马的地域风格探析》、《农作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新进展》、《高校图书馆与教师科研》等文章。
清代诗人边连宝认为词是小道,云“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但偶尔为词,却也清新疏朗,乃“花间”之流亚。在其学术笔记《病馀长语》中夹杂其词作17首及其妻子李氏词4首。此外他还收录了其友方鸣皋词12首,并认为方氏“诗宗晚唐,小词绝工”。所有这些佚词随着刘崇德先生主编《边随园集》(2007年9月,中华书局)的出版而第一次为世人
王鸣盛晚年时,将平生考证之积累所得而囿于体例未入《十七史商榷》者,汇成巨帙,书名取《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语,“蛾”同“蚁”,言蚁虽小虫,时时习衔土之事,积渐而至成大垤,以喻学问须经长期积累乃有成就。通观全书,大抵以经义、史地、小学为主,旁及人物、制度、名物、诗文、碑刻。由于作者长于史地之学,其说地、说人、说物、说
《武汉东湖学院论文集(2012)》汇集了近年来武汉东湖学院教研、科研论文中的优秀作品,收录的文章内容涵盖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语言、文化、信息、工程、化学、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凝聚了武汉东湖学院教职员工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和工作体会,充分体现了该校以教学为本的办学宗旨。
钱伟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的科教事业,并主张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强调教育要“拆掉四堵墙”: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钱伟长学术论文集(第4卷)(1985-2002)》内容包括板壳内察理论、薄板大挠度问题、环壳理论及其应用、广义变分原理、汉字计算机输入编码等。
《钱伟长学术论文选(第3卷)(1981-1984)》里的著作集中反映了钱伟长院士对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真知灼见和热诚实践,对国家和民族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乃至祖国的和平统一等诸方面的专注和投入,其中有许多文章是他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的结晶。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之情,充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