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对伊犁河谷清代“伊犁九城”、牛录城堡、卡伦、营盘等驻防城的考古学调查、测量和勘探,结合中外文献、图片资料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和研究。伊犁驻防城体系的发展历经初建、高潮、完善、战乱、重建五个阶段。各城形制规整、特点鲜明,军事防御设施完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双核心”布局,互为掎角之势。伊犁河谷清代驻防城是在中央
本书是水洞沟联合考古队针对宁夏水洞沟遗址第5轮(2003—2007)和第6轮考古发掘(2013—2022)成果用英文所发表的部分论文的译集。根据研究主题,分为“综述篇”、“石制品研究篇”、“年代环境研究篇”、“生物考古研究篇”、“象征认知研究篇”和“其他研究篇”共37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通过**科技方法和理论视角,对
本书是重庆市云阳县杨沙村墓群的考古发掘报告,全书以大河坝、庙梁包和桑树包等三个发掘区的出土资料为基本框架,每个发掘区内又以各地层堆积及灰坑、灰沟、窑址和墓葬等为基本单位,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该墓群发掘中所发现的36座灰坑、1条灰沟、1座窑址和55座墓葬及出土遗物情况,为开展重庆市乃至长江三峡地区周代、汉代、六朝及唐代等时
2017年3月,为配合雄安新区建设,河北省文物局组织联合考古队对雄安新区进行了全面文物调查。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近现代不可移动文物将面临文物环境的巨大变化甚至文物本体的直接消失。本书的编撰本着既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又有利于新区基本建设的原则,希望籍此对雄安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梳理,对雄安新区近现代不可
本书系庆祝民族考古学家李仰松先生九十寿辰而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收录学术论文33篇,涉及民族考古学、史前考古学、夏商周考古学、文明起源、边疆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研究等内容;附录2篇,介绍李仰松先生的学术历程和论著总目。
本报告为新川创新科技园考古项目系列报告之一。屈家山Ⅱ号墓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和街道蒲草社区的一处低丘,墓地主要遗迹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墓葬,包括汉晋崖墓24座、唐宋砖室墓和石室墓8座、明清岩坑墓和土坑瓮棺墓17座,出土遗物380余件。该墓地对于成都平原汉晋崖墓的分期断代以及唐宋至明清墓葬的形制、葬式与习俗等方面的研究
郢城遗址是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2017年7月,荆州博物馆组织考古人员对郢城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2018年,为验证前期考古勘探结果,荆州博物馆对郢城遗址城垣西北角台基、东城门及护城河区域展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章之美,美在何处?美在一丝一线,一经一纬。古衣,不仅仅是一件民族服饰,更是一种生活美学,它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沈从文的前半生献给了文学;后半生投身于文物,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文物研究上,取得了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古衣之美》精选沈从文有关古代服饰
借“南澳I号”水下考古之际,考古队通过对南澳海洋文化遗存的全面调查,形成了本书稿的主要内容。本书从南澳岛的实物调查资料入手,对闽越两省现存明清海防城堡遗存、明清海岸烟墩、炮台要塞、水师、民防或海盗营寨遗址,船官、船政史迹、海防官兵墓葬进行整理。囊括南澳岛上大部分海疆与海防文化遗产,从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展示了南澳岛的海疆经
本书是西安市东南郊黄渠头汉代墓地的发掘报告。本书系统、全面地收录了关于黄渠头汉代墓地的调查、发掘成果,为研究汉代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交代了黄渠头汉代墓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发掘及整理情况;第二章Ⅰ区墓葬,则系统梳理了Ⅰ区墓地内各墓的形制、出土器物等情况;第三章Ⅱ区墓葬,详细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