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系列出版物。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主编皆为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出版1-2辑,已经在我社出版到27辑,本辑为第28辑,专题为:“欧盟的多重困境与一体化前景”。从1990年代冷战结束初期到2000年代中后期,欧洲经历了一波快速一体化进程,然而自2008年“欧债危机”之后,欧
本书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组织编写,为国内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术进步提供助力。本书意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让不同背景的学者在这个平台上演绎研究的成果;以基础研究为思想导向,面向世界重点国家、重点地区的人文、社会知识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跨学科研究。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北大优势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范式,为
本书在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关系的案例研究基础上,吸收和批判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和融入管理学和经济学对接理论体系,从合作形式的高阶性、合作行为的主动性、合作原则的共商共建共享、地区主义的开放性、对接过程的磨合调适性、对接实质的利益创造和分配性等方面,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初步提出基于战略
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中外关系史学研究回顾与丝绸之路互动学术研讨论坛2019年7月12日在云南大学开幕。此次论坛由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主办,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昆明市晋宁区文联承办。研讨论坛活动邀请到了浙江、山东、上海、厦门等全国各地资深专家、学者教授1
本书聚焦冷战后由于国际格局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俄罗斯从保障和维护大国地位及影响力出发,国内各派别就外交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形成不同的外交观点和构想。这表明冷战后的俄罗斯未能形成一致认同的世界观,从而导致其外交政策的不完整、多变和缺乏一致性。直到21世纪以来,普京确定了以实用主义为基础,以回复俄罗斯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多
本书为武汉大学本科生通识课外交礼仪与谈判课程的教材,是武汉大学珞珈博雅文库通识教材系列之一,由武大十大网红课教师吴蔚老师主编。全书从外交礼仪与谈判概论、日常礼仪、学术礼仪、商务礼仪、外事外交礼仪谈判与谈判礼仪六个方面介绍了不同场合和情况下的礼仪知识,既有对理论研究的尝试,又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礼仪与谈判
这部书是作者研究中苏关系问题的论文集,按照时间线索,内容包括苏俄政府早期对华关系、苏俄高层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政策、苏联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反复无常的对华政策、苏联对中国的武力威胁、中苏国家关系谈判,以及拆除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本书分析苏联对华政策的嬗变,以及中苏关系从同盟关系走
本书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终成果,首先梳理了国际秩序重构及其理论,就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秩序重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全面阐述,接着深入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秩序重构的历程及相关国家安全战略,后根据中国实际,提出新时代中国参与国际秩序重构的理念、目标
本书从历史视角回顾了国际农发基金成立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展望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广阔前景;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高度分析了其治理结构、筹资方式、内部组织架构的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框架和应聘指南;从援助有效性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国际农发基金的战略理念、业务政策、项目管理程序、财务和
本书对百年来苏联/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深刻反思了其中东政策的得与失,揭秘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探讨了这些政策背后的指导思想。书中有不少作者个人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是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访谈,颇具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相信本书有助于中文读者深入了解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的历史脉络、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