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七个章节,包括休谟经济伦理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休谟的伦理思想及其与经济伦理思想的区别和联系、休谟的商贸伦理观、休谟的货币伦理观等。
本书首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政治伦理学”,并对所讨论的“政治伦理学”从狭义上加以界定,即对政治伦理理念、政治伦理准则、政治伦理规范、政治伦理目标等问题进行研究而形成的政治伦理理论,简言之,政治伦理学就是政治道德哲学。然后,划定了“霍耐特政治伦理学”的问题域,指出本书尽管不舍弃政治伦理学的普遍内涵,譬如关于自由、平
《德意志思想评论》与《文艺复兴思想评论》《法国理论》同属“欧洲文化丛书”系列,该丛书代表了国内欧洲文化思想研究的最前沿成果。 在德国兴起的“新现象学”和“新美学”如何理解“气氛”概念?实用主义美学怎样阐发经验的可言说性和难以言说的特性?什么是德国“新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模糊性诠释?东方的“幽玄”审美品性是否超出西方的
罗斯是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专家,其《亚里士多德》被公认为西方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著作。该书自1923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长久不衰,这是因为,正如《英国哲学百科全书》所说,该书至今仍是英文世界中全面解释亚里士多德的最好的著作之一。该书对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思想做了全面而通俗的介绍,该书分为生平与著作、逻辑学、自然哲学、生物学
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最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思想家。本书全面介绍了海德格尔的人生与思想,并深刻地揭示出他的人生与其深奥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部研究的力作。书中还首次发掘并研究了海德格尔与中国道家之间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关联。这本深入浅出的传记,可以帮助读者减轻阅读海德格尔时的困难,让初次接触海德格尔的读者直接感受他
《政治家》是柏拉图后期的一篇重要对话录,主题是统治的艺术,对德性和谐思想的阐述为其一大特色。在本篇对话中,柏拉图试图寻找真正的政治家的定义,以便将优秀的政治家同那些拙劣的统治者区别开来。在发现真正的统治家的同时,柏拉图也展示了一条可行的治国之道,即通过将诸种美德,和谐地“编织”在一起,而实现一种政治上的和谐,从而实现全
《智者》是柏拉图后期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反映了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话名义上的主题是由爱利亚异乡人通过划分法来寻找“智者”定义,随着讨论的深入,对话重心转向对“存在”和“非存在”问题的探讨。在本篇对话中,柏拉图重新思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通
《泰阿泰德》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作品,通常被认为处于从中期向晚期对话录过渡的阶段。这篇对话录由两场谈话组成,欧几里德和特尔普西翁简短的铺垫性的谈话,以及苏格拉底、塞奥多洛、泰阿泰德三人关于知识本性的对谈。 在第二场对谈中,苏格拉底提出“知识究竟会是什么”的问题,泰阿泰德先后提供了三种对知识的定义:1.知识是感觉;2.知
本书是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研究的对象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17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怀疑论者比埃尔?培尔。在这本书中,费尔巴哈基于培尔的著作研究培尔的思想。培尔以怀疑论为武器,批判为宗教神学辩护的思辨形而上学和神学目的论(主要批判对象是莱布尼茨的“神正论”和“前定和谐”的观点)。培尔认为思辨形而上学和神学目的论
本书是费尔巴哈重要的哲学史著作,是费尔巴哈在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莱布尼茨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费尔巴哈首先概述了近代哲学的发展过程(莱布尼茨哲学产生的思想史背景),分析了莱布尼茨哲学与斯宾诺莎哲学和笛卡尔哲学的区别与联系;然后详细地阐述和分析了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最后介绍了莱布尼茨的“神正论”和认识论观点。本书对于了解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