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谢飞潜心整理其父谢觉哉的家书选,选编了谢觉哉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118封家书。分为:第一辑“致何敦秀夫人、儿女及家乡亲人”,包括1920至1940年代、1950至1960年代;第二辑“致王定国夫人及儿女”,包括1950至1970年代,和第三辑“致家乡干部及友人”,包括1950至1960年代。
本书将带领读者在四年内历经三朝,直面两个皇帝的暴崩。无后的困扰,疯癫的冲击,还有帘幕后参与决策的太后在女权不彰年代的低吟,以及忠奸之辨下宰臣的迥异命运。 本书从仁宗崩逝前的宫婢韩虫儿诈孕案写起,结合皇帝、皇后、侍卫、宰辅、谏臣多重视角,以侦探小说的笔法,力图拨开仁宗选定接班人反复之谜,展现嫡长子继承制
本书从《红楼梦》文本出发,对作者曹雪芹的思想进行溯源。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应的主要情节,小说中的神话故事、宗教意象描写等为分析对象,研究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以及其中所寄托的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和世界观。本书作者朱淡文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词学研究,是学养深厚、著作等身的曹红学大家,本书是我们认识曹雪芹的一个窗口,不仅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包含30个专题,如“祖功宗德:家族记忆和民族本根意识”“包衣曹家的反奴人格和自由心性传承”“曹寅入侍康熙年代考”“《红楼梦》的真甄假贾和曹雪芹的创作情结”“曹雪芹创作情结的双向艺术投射”等。只有走近曹雪芹,才能走进《红楼梦》。本书同时也是作者数十年曹红学研究生涯的一次学术总结。
况钟是从靖安走出去的明代清官,曾三任苏州知府,任职长达十三年。他在任上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政绩斐然,严于律己、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留下了“三离三留”的佳话。况钟的勤廉已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他的一生不仅成为后世学习借鉴的楷模,成为当下领导干部掌权理政、勤政务实的一面镜子,也为靖安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家乡人民涵
本书是根据张难先的各种传记资料与《湖北革命知之录》《湖北丙午党狱汇纪》《义痴六十自述》《六十以后续纪》《八十以后随笔》和《张难先集》以及时人的著作编成。按时间顺序详列谱主的行止交游与著述情况。本书纪日期,例以农历,其后括注公历,以资参照。
本书以曹雪芹家世生平研究为主要方向,涵括了曹家档案史料研究,曹雪芹故居研究,曹雪芹生平足迹、交友、思想、人生观、世界观等研究,兼涉《红楼梦》创作背景、成书过程、版本源流研究。以现有档案材料、文献为依据,结合清朝的历史变迁、典章制度、社会背景、文化源流、风俗人情,以及《红楼梦》文本,对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
本书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研究丛书”中的一种。丛书搜录、整理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确定园林文学作品的系年、不同地域园林的空间分布,以科学地呈现古典园林的多彩风貌,并对园林文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本书以私家园林为切入点,着重透视唐代文人的日常经济生活以及这种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具体则主要从私家园林产权的获得、日常经
本书按时间顺序,共分四编,分别讲述李白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生活。重点记述李白生于巴蜀、锋芒初露、出川远游、干谒求官、求仙求道、奉诏入京、赐金放还、寄情山水、平叛救国、流放夜郎、壮志未酬、死因成谜等传奇经历,行文过程中穿插了李白经典诗歌的创作背景、心路历程及时代影响等,还记述了李白与孟浩然、贺知章、高适、杜甫、李
本书由明史学家陈梧桐逐节解读,深入传主所处的朝代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对原作进行条分缕析的解构分析,指出原作的不足、错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朱元璋及其时代。主要内容包括:小行童、游方僧、红军起义、九夫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