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中西文评中有关经典与创新辩证关系的探讨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维度的理论追溯与梳理,呈现这一理论主题在中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互动与发展脉络;总结现代以来经典文学作品在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改编与脚注为具体研究案例与研究对象,探讨多元个性在阐释与传播经典中的新角度与新方法及其合理性,对于英美文学、比较文学方向师生和研究者,
本书主要讨论、甄别了蒙古文学学科史原始资料和再生资料搜集整理方式、资料汇编、思想体系、方法论等内容。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全面、系统、完整地研究蒙古文学学科史的成果。丛书的出版将是蒙古文学学科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今后蒙古文学学科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收录《声律启蒙》的全篇原文,并为原文加注拼音和注释,以方便孩子阅读和理解。同时,书中还配以相关的历史小故事,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并学习做人的道理。此外,全书配以典雅插图,使之图文并茂,以期带给孩子美的享受。
本书以“文学中的法律”为研究视角,以《儒林外史》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为研究对象,解读其中所涵括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别是吴敬梓身处的清代之律例、礼俗和法律意识等等内容。基于《儒林外史》中有关法律内容和情节,本书分别从婚姻、家庭、科举、契约、衙吏、司法官员几个方面,条分缕析蕴含其中的法理、礼俗和人情,为读者呈现一幅幅生动的
本书突破学界认识童话的固定思维模式,深入阐述了文学空间书写与童话创作的关系,从理论上概括了童话文本的空间特征,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了童话艺术空间的来历、构成、与儿童读者心理机制的呼应、功能网络等议题,是对儿童文学叙事理论研究的一大突破。
本书聚焦于当代京味话剧作品,兼及城市文化史、人文地理学与都市文化学的视野,由文本内的城市想象延伸至文本外的城市文化现象,考察北京现代性经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借鉴城市研究、文化研究、文化记忆研究的相关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探讨剧本创作和舞台演绎如何构建北京的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并经由其中的北京想象,结合城市发展的现
《诗学讲义》是宗威在湖南大学任教时的自编教材,由同文印刷公司代印,书口印有“湖南大学”字样。此讲义共分为“诗学之概论”“诗人时代之略述”“诗之体裁及名目”“古近体诗意境与作法之不同”“诗之命意”“诗之使事”“诗之属对”“诗之下字”“论诗杂说”等九章,共7万字左右。此讲义是宗威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不仅论及诗法,诗歌鉴赏,
本书以姚奠中先生主编的《元好问全集》(2004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为底本,参校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词》和赵永源先生的《遗山乐府校注》,择善而从。除赵永源先生《遗山乐府校注》和赵兴勤先生《元遗山研究》对《全集》中43首的作者有异议者外,其他词篇均作了赏析,即共赏析347首。
本书是一本关于小小说的理论评论文集。全书共分为四辑,主要描写了“小小说”这一载体,对小小说的特征和创作规律等进行深入探讨,从“理论前沿”“实战探索”“佳作赏析”“创作漫谈”等方面加以深度剖析,对小小说的创作和文体发展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着眼未来的思维、方法与方向,理论观点高屋建瓴,艺术风格独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该书稿以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想,即人文主义学说思想,结合文化与人相对论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阐述藏族历代作品的经典思想,探讨了藏族文学的人文精神,多方位试探了藏族近代文学至现当代文学思想的流变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作为研究主题,提倡人文精神,分析了藏族近代文学的人文思想;着重强调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