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艺术·审美:实践美学原理》分为美论、美感论、艺术论、美育论及编外编:生活美学五个部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广泛吸收中西方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学领域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如美学研究的对象、美的本质、美感与美的关系、艺术的审美特性及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过去一些未能得到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
在综合西方古典怀疑论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的基础上,颜翔林著的《庄子怀疑论美学》提出了“庄子怀疑论美学”的命题,对庄子怀疑论美学予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深度阐释。在对庄子有关美之本体的“道”,审美体验的“游”,审美灵感的“神”,审美创造的“技与道”、“言与意”,审美欣赏的“心斋”,审美态度的“
让平淡的人生常有审美的情趣,取决于审美的恩维方式和充满诗性的人生态度。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就说:“离开人生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以审美的态度和情怀去建构人生的美学,让美学回归时代与人丈的诉求,正是寇鹏程编写的《美学与人生》的核心思想。基于2014年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写成的该书,深入浅出地
品牌环境下,个人形象是开拓人际领域的利器,是自我包装与行销的基础。个人形象识别系统把个人形象作为整体进行建设和拓展,该书即分析和讨论个人品牌形象设计的相关问题,书分十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个人形象与个人形象识别系统(PIS)(上);第三章个人形象与个人形象识别系统(PIS)(下);第四章个人形象的理念识别(MI);第
本书介绍了环境、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生态学基础知识、资源与能源、“三废”及其他重要污染物特征与防治、环境保护相关措施、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绿色技术与绿色产品等。
宗白华先生(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他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
栾勋先生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他对中国古代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象环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栾勋遗文集)》是栾勋先生的最重要论文的文集。系统地讲述了“三环”(思想环、宇宙环、现象环”“三论”(两端论、中和论、神秘论)的学术思想与构架。是一本有深度的古代美学研究著作。
《中国美学研究》集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编辑,朱志荣主编的一部美学研究刊物。该集刊前两辑得到了前辈李泽厚、叶朗、胡经之、曾繁仁、朱立元等老一辈美学家们赐稿支持,在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的反响。续编的《中国美学研究》将继续保持国内外美学名家占重要篇幅的特点,争取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冲刺CSS
《美学语法: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与艺术思想》以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为基础,力图展现对美学和文学艺术的新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进行哲学治疗,清除那些深藏于哲学中的宏大概念。这一特点同样贯彻在美学研究中,对传统的美、艺术本性、艺术意象等观念进行破坏性拆解,把语言分析和艺术类型提高到基础的地位上,重点探
本书是一部全面细致地阐述福柯思想的著作。作者试图厘清近年来流行于学术界的有关福柯思想的各种观点,使全书不只是停留在单纯论述福柯关于“权力”和“性”的后现代观点,而是结合福柯本人的生活和思想变化历程,依据多年来福柯对其自身思想的自我诠释及其思想情调和写作风格,以生存美学为基本线索,把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权力和道德系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