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艺术的起源、艺术家的思考、艺术的生成方式,探讨了身体美学的问题。全书认为,尼采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热点转换,反映出中国本土文化语境在不同时期的诉求变化。并以尼采身体美学为契机,主要阐释了尼采身体关学对虚无主义的时代病症的诊断与当前中国传统精神的流失所带来的价值虚无现状有内在契合处。由此,作者指出,尼
长期以来,德国早期浪漫派只被看作一场文学运动,其哲学思想要么被忽视,要么遭到误解。但随着一系列早期浪漫派哲学文献的重新发现与出版,“浪漫主义哲学”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哲学形态得到承认。作为一种“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哲学话语,浪漫派力图解决康德遗留的难题,即自由与必然之间的二律悖反。“新神话”(neueMythologi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中的一种,从形而上学的瓦解与变革角度研究尼采与马克思,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形成历史及其内在缺陷,阐释了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的现实维度和尼采形而上学批判的心理维度,从批判作为逻辑起点的理性世界、作为形而上学神学漫画的“神性世界”、道德形而上学的幻灭、构建合理世界何以可能、颠覆形而上学的旨向等几个方面
康德的问题还是我们今天的问题吗?黑格尔是专制主义的辩护士吗?海德格尔和纳粹究竟是什么关系?阿伦特为何难以被理解?海德格尔和阿伦特的爱情意味着什么?哈贝马斯对霸权主义到底持什么态度?要回答这些问题,需深入哲学家的历史世界和生命经历,从他们与时代和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来观察他们的思想。 张汝伦教授这部经典文集,标识出莱茵河畔的
本书选取了历史上罕见的通才,有着“十七世纪亚里士多德”之称的莱布尼茨为研究对象,探寻其科学观,找寻启示,意欲开辟科学哲学可能的新道路。莱布尼茨哲学是哲学史上最深文奥义的哲学之一,其内容非常丰富玄奥而有广博的阐发空间。对莱布尼茨科学观的研究就是对莱布尼茨的科学成就及其著述中关于科学的论述进行哲学的反思与阐发,这是对莱布尼
本卷译著辑录了三篇奥古斯丁早期作品,分别是《独语录》(386年)、《论自由意志》(395/396年)、《罗马书释义》(含两短篇,394-395年)。三篇作品有一相对集中的主题即 是自由意志。《论自由意志》和《罗马书释义》都聚焦于自由意志问题,两部早期作品似乎提供了不同于晚期驳佩拉纠派的论述,它们在奥古斯丁的作品中占有醒
法德关系长期以来就是哲学关系。 让-吕克·南希 各个哲学时代是不连贯的……对我来说,20世纪有一个法德哲学的时代。 阿兰·巴迪欧 阿兰·巴迪欧和让-吕克·南希,这两位当代欧洲极具影响力的法兰西思想家,在柏林畅谈对他们影响至深的德国哲
本书是古罗马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塞涅卡写给其朋友鲁基里乌斯的信件(共124封)的中译本。中译参照的是拉丁语学者,理查德·莫特·格默里(RichardMottGummere)博士于1917年至1925年所翻译的该书的英文版本(MoralletterstoLucilius)。据考证,这批信件写于公元63年至65年,即塞涅卡逝世
《尼采:其哲学沉思理解导论/雅斯贝尔斯著作集》共分三大部分:尼采的生平、尼采的基本思想和尼采在其生存整体性中的思维方式。雅斯贝尔斯对尼采的生平、思想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整体性的评述。在介绍尼采思想时,雅斯贝尔斯未拘泥于尼采本人的思想,而是根据作者自己的哲学思想,对尼采做了多方面的总结,阐述了自己对尼采思想的理解。读者在书中
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位被称为深度忧伤和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核心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