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对地下流体异常识别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程度,保持异常判定方法的继承性,明确异常判定指标的意义,自2015年以来,地下流体学科逐步完善了学科预测业务体系。地下流体预测业务体系几乎涵盖了地下流体学科所有业务环节,主要通过梳理各类异常核实报告、年度会商报告、《中国震例》、论文论著等,整理成相关数据库供学科分析预报人员在
本书基于吉林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团队在西藏唐加-松多地区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以唐加-松多蛇绿混杂岩、拍日岗洋岛残片、二叠纪岩浆弧、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弧、直孔-松多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楔顶盆地等古特提斯洋最南部分支洋盆或局部洋盆俯冲、闭合、拼接碰撞的产物为研究对象,以西藏唐加-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相关的主要物质记录
《全球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演化概要》归纳总结了加勒比特提斯构造区、西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东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扎格罗斯(西亚)特提斯构造区、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区、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区等不同构造单元的主要地质特征,分析了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过程。
本手册为野外地质构造识别、观测和解释的基础指南手册,主要服务对象是非构造地质专业的野外第一线地质工作者和学生等。手册主要是通过大量典型的野外照片和必要的图件,重点展示和说明如何进行野外构造形迹的识别和构造数据的系统收集和记录,构造形迹的描述、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等,这些观测和分析对正确解译特定构造的空间三维展布和成因机制
大陆克拉通的形成、演化及破坏的过程,是经典板块构造理论的盲点,也是现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科学主题。华北克拉通的陆壳物质始现于38亿年前,最终克拉通化完成于18亿年前,此后经历了十多亿年的稳定地台阶段,至中生代其东部整体经历克拉通破坏;相关地质记录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为全球十余个典型克拉通所仅见。北京北部的燕山地区,是上述地质记
本书按照前南华纪、南华纪至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晚三叠世至新生代等四个构造阶段,对西北地区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岩石构造组合和大型变形构造特征综合研究基础上,分阶段进行大地构造环境分析和1/150万露头“时代-岩石构造组合-构造环境”表达编图,按照陆块(群)、板块构造、陆内盆山系统,分别划分了四个构造
人类出现以来从未见到地壳裂开,只见到了在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局部发生过且以后还会发生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大小的断裂、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这些地质事件会引发强度不等的地震,也会由于局部地应力挤压或拉张作用造成局部地壳变形,如形成隆升造山或下沉坳陷等。《全球地壳隆坳演化与海陆变迁论》将从地球运动的起源
江南造山带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一个构造带。20世纪70-80年代,对华南大地构造大致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沿着扬子板块东南缘的多期次增生(叠接)形成了华南板块,二是认为江南造山带以东的华夏地区存在诸多地块(地体)这些地块与扬子地块聚合形成华南板块。20世纪末以来,一般认为华南板块由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及二者之间的江南造山带组成
华北克拉通破坏图集
本书总结和提炼了“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成果中对华北克拉通物理化学性质、地壳-上地幔结构、岩浆作用、构造演化、成矿效应、破坏机制等方面的科学认识。第一章从基底构造格局、早期陆壳生长与克拉通化以及稳定阶段的岩浆-沉积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与稳定阶段的演化历史。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叙述了华北克拉通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