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共和国三十年的民族文学与儿童文学、“文革”后的诗歌美学建构、“文革”后小说的审美复苏、文化意识与审美意识的深化、历史病症的文学呈现、眩惑的文学形式等内容。各章概述部分介绍文化背景,串联文学史脉络,简要评述思潮、现象、社团;主干部分以作家作品评述为主。
本书分大陆文学、台港文学与离散写作两大部分,介绍了新文学三十年的晚清因素、新文学潮、鲁迅与“五四文学”、“京派”与“海派”、左翼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文学等内容。各章概述部分介绍文化背景,串联文学史脉络,简要评述思潮、现象、社团;主干部分以作家作品评述为主。
本书是对20世纪20~30年代留日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田汉、冯乃超等创作的关于抗战作品的多角度的系统研究,主要包括:郭沫若抗战杂文的日本论、郭沫若史剧的反秦主旨再研究、郁达夫抗战散文中的日本剖析等内容。
《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是英文世界第一本对“民国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考察的学术专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解释了自1917年五四运动至1937年抗日战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郑振铎中国文学史(套装上下册)》分为古代文学、中世文学、近代文学。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学鸟瞰;文字的起源;最古的记载;诗经与楚辞等。
林传甲(1877~1922),字奎腾,又号魁云,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洞所器重。《林传甲中国文学史》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训诂、文章修辞写作、文体文法、文学与国家、地理、考古、外交之关系、文章中德学之养成关系等,体例相当混杂。虽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但由这本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智慧的人们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文明、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长远的历史中不断沉淀、凝聚、升华,历久弥香,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中华文化百科丛书:飞扬文字》的根基是蕴藏着巨大知识宝藏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资源库。这是《中华文化百科丛书:飞扬文字》拥有精良品质的重要
《文学南京: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学生态》由绪论、民国时期南京的文化保守主义传统、民国时期南京的文学社团与传媒、和“文学南京”的独特性四部分组成。南京文化是多种地域文化的融合体,具有独特的城市气质和强大的文化包容力,民国时期南京的文学生态既不同于京派的学院化,也不同于海派的商业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学分化为三
本书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俄罗斯“新精神哲学”、存在主义、世俗和生命伦理等人道主义理念一路梳理过来,对照评析了陆翎、鲁彦周、刘克、张弦、张贤亮、戴厚英、苏童、贾平凹、余华、韩天航、方方、严歌苓等代表作家和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因素以及演变趋势,在热情并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其与世界大师经典中的人道主
本书分“书文漫话”、“贤达事迹”、“文苑拾杂”三辑,收文65篇,为2008年以后《绿土》文史专刊上所载部分文献,包括:关于鲁彦《听潮》的访谈、袖珍文学期刊《小闲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