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2024年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包括海洋素养教育与建设、中国海洋史研究概况、海洋文化发展、国家海洋博物馆发展等领域。
本集刊聚焦于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以及国际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产业分工加快转移、生态环境日益约束、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灾害加剧的视角下,中国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绿色发展与管理、海洋文化产业等问题,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观点,具体涉及海参电商品牌建设、刺参种业高质量发展
本书聚焦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内容包括若干专题,分别为:1、理论篇,分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标、评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标体现的构建。2、国际篇,分析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经验及对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中国海洋经济对外合作、走出去的路径研究。3、产业篇,重点选择海上风电等战略性新
人们常说“山高水长”,这是因为我们敢去丈量江河之远,却无法想象海有多深。即使今天的人类科技高度发达,我们依然无法完全了解水下的世界究竟谁主沉浮。但我们相信,那是一个温情与凶残共存、未知伴随已知的深海世界。
《海洋史》每章聚焦于一个海洋,包括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大洋、地中海、黑海、日本海/朝鲜东海、波罗的海、红海和南海等十一个大海或者大洋。本书作者力图将各个大洋和大海置于世界历史的框架之内,并通过外洋区域和近海区域来展望世界历史。每一章都简要地介绍了这些大洋/大海的人类和自然的历史是如何被各个史家建构、书写、
本书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土著人和非欧洲人的角度追溯了18、19世纪殖民与反殖民的历史,随着英国等殖民帝国无法预料的扩张,这些区域的人们在确认着自己的位置并探索着未来的方向。全书讲述了全球南方海洋世界如何进行反殖民活动,以及帝国如何对这些区域进行渗透。从中可以看出海洋战争、殖民帝国之间的对抗竞争和海洋贸易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本书内容包含:原始的海洋;海和洋的区别;海水;海水的味道;大海的颜色;海浪;潮汐;海洋生物;矛尾鱼;金枪鱼;小丑角;大口管鼻海鳝;海鳗;皇带鱼;雷达鱼;镰鱼;蝴蝶鱼;石斑角;弹涂鱼等内容。
本书以作者海洋主体的海水,以及与海洋密切相关的大气、海岸和海底边界所涉及的海洋气象、潮位、海水物理性质、海流、海岸地形、海底地形与海底底质为对象,按照观测对象及特点、观测仪器与原理、观测方案设计、观测组织实施、观测数据处理的层次展开,为海洋观测实践教学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探寻和挖掘与海洋文明相关的一切讯息,选择了“舟船的诞生与发展”“海战兵器的产生与发展”“《山海经》与海洋文明”“瓷器·酒·茶与海上丝绸之路”等二十个有重要影响而又鲜为人知的海洋事件,以“论”的方法,阐发海洋文明理论,还原历史发展过程,展示海洋文明独特价值,这在建设海洋强国的
本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海洋科学是什么?这门学科学什么?将来毕业后可以做什么?1.针对海洋科学是什么,从海洋科学的定义、内涵、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学科分支和分类进行介绍。在介绍海洋科学是什么的同时,突出一些人文内容。2.关于这门学科学什么,对于海洋科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进行概括性的介绍。3.关于将来毕业后可以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