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入郭沫若收藏的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古籍,分为两编。第一编收入郭沫若收藏的各种古籍,按照版本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不能确定版本时间的放于该编末尾。第二编收入郭沫若收藏的成系列古籍,即《管子》《西厢记》《李太白文集》相关古籍。为保证系列的完整性,本编亦收入若干民国线装书。所收古籍在系列内按照版本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不能确定
曹贞吉(1634--1698),字迪清,一字升六,别号实庵。其诗歌气清力厚,情感真挚,风格遒劲,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在京师和宋荦、田雯等唱和,时谓“金台十子”。尤以词名家,《四库全书》于清词别集类独收曹贞吉《珂雪词》一种。本次整理收录曹贞吉《珂雪词》《珂雪初集》《珂雪二集》《珂雪三集》《珂雪三集古近体诗
崇雅堂书录 崇雅堂碑录(精)全四册--书目题跋丛书(精)
常熟翁氏自有明以降,世称大族,至翁心存、翁同龢而极盛。翁氏诗书传家,留心文献,藏书自翁心存肇端,累世搜罗保藏,殚竭心血。今翁氏藏书已归国有,得尽其用,犹有藏书志未得披露。有翁氏后人翁以钧先生锐意整理先世藏书文字,乃得《常熟翁氏藏书志》成稿,于今编校出版,以惠学林。
清代道光年间路慎庄编著有提要式藏书目录《蒲编堂路氏藏书目》26册,著录路氏藏书4901部,69341卷。每部藏书,皆先录书名、卷数、版本、函数册数,下列提要。每书提要,先列时代、著者,再举其书内容、体例、优劣,略仿《四库全书总目》之例。有稿本、抄本各一部传世。稿本藏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本
《百川书志》,明代高儒撰,依四部分二十卷,细目九十三种,著录书名、卷数,间有提要,并择要著录图书内容。《宝文堂书目》著录图书近七千种,分为三十三细目,多记版本、部册数、印刷用纸、书目全阙等信息。本次二〇〇五年版重排,并增加孙蕴博士解说,以全面揭示该书编排特点、著录特色以及在藏书史、目录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曹正文在主编读书乐22年期间,每期请一位名家谈书,如三四十年代成名的郑逸梅、冰心、施蛰存、唐弢、章克标、无名氏、张中行、季羡林、金克木、柯灵、秦瘦鸥、徐中玉、赵家璧、王元化等,执编期间收到名家书札与手稿等两百余篇,同时收藏3000多册签名本。本书为曹正文捐赠书画艺术品、签名本图录,包括赠予上海儿童博物馆的一千余件名家信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今将莫氏未刊之作,藏书目录《影山草堂书目》、金石知见目录《金石影》、江南访书目录《江南收书记》合为一编出版,以飨读者。
潘祖荫(1830—1890),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是清代著名藏书家之一。所著《滂喜斋藏书记》收录滂喜斋所收宋、元、明以及旧刻本、日本高丽刻本等珍本秘笈百三十部,考证精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今以潘氏族人承厚昆仲重印本为底本,参校慎
《寶禮堂宋本書錄》四卷附錄一卷,南海潘明訓藏,海鹽張元濟撰。該書共著錄宋版一百十七部、元版六部。每書著錄書名、著者、版本、完缺、冊數、遞藏源流、序跋題記、行款版式、牌記、刻工和藏書印鑒。特別珍貴的版本還附有校勘記。藏書印鑒保存了原印的款式,文字則予以隸定。是研究版本學、目錄學、校勘學、藏書史的重要成果和參考資料。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