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草原常见植物的不同特性将50余种植物分为:种子会飞的植物、蜇人的植物、具有诱人芬芳的植物、艳丽的植物、低调的实用者、美味的野菜、治病救人的植物7个大类,每种植物从植物学及生物学特性、分布、各地的用法、栽培经验4个部分来撰写。
在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发现和鉴定出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这些优异资源已经或将继续在当地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其中陕西省‘红皮核桃’、四川省‘梯田红米’和‘得荣树椒’及‘二季早’大蒜等部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度或2019年度“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在资源普查与
本书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以来,湖北、湖南、广西和重庆涌现的一批先进人物、典型事例以及收集到的优异资源。2015年启动了4省(区、市)共完成235个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征集和73个县(市、区)的调查与抢救性收集,累计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4904份。本书对湖北、湖南、广西和
本书根据品种推广面积统计以及品种区试、大田生产表现等数据,分析了2019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5个主要农作物品种推广应用情况,从品种总体概况、品种推广应用特点、主要产区推广的主要品种类型及表现、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展望等方面进行展开研究。
在充分理解前述研究难度的前提下,《美国作物采集活动研究——以中国为田野(1898-1949)》作者结合自身学术条件开展研究,旨在搜集整理美国采集中国作物相关史料,时机成熟时结集出版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美国农业研究史料集,以丰富国内农史研究者的参考文献。从专门史角度进行客观分析,美国在华作物采集活动为美国农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的影响,一些区域的许多地方品种迅速消失,农作物野生种质资源也因其生境的变化或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通过开展农作
西北干旱区种质资源评价和管理/2020年度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术文库
本书共分十章,分析了国内农业发展形势、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介绍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实践探索,以及农业综合服务试验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双百对接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等的实践路径。
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书共四卷,每卷包括:优异资源篇、资源利用篇、人物事迹篇、经验总结篇,自2017年组织开展普查与收集行动以来,4省共完成248个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征集和74个县(市、区)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累计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近1.2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