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育种研究始于1987年。截至目前,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先后进行了几十次、数千种农作物的空间搭载试验,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的水稻、糯谷、小麦、棉花、番茄、辣椒、茄子、芝麻、烟叶等农作物,丹参、西洋参、枸杞等中药材,大红袍、正山小种、白茶等树种,螺旋藻、银耳等食用菌,百合、牡丹、白莲等观赏花卉
本书分绪论、上篇、下篇、结束语四个部分,其中绪论和结束语介绍了编写本书的缘起,以及近20年来参与式作物选育种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特点。上篇是来自国外的7个案例研究,对非洲、南美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参与式作物选育种案例进行分析。下篇讲述的5个中国案例,主要是对宋一青博士及其团队在西南地区开展社区种子保育、社区种子库建设
本书共分为八个模块。分别介绍了种子生产与管理的意义、任务、经验及成就,作物品种选育基础知识,作物种子生产基本原理,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蔬菜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种子加工贮藏和种子法规与种子营销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种子生产与管理的意义和任务;种子生产与管理的经验和成就;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引种;品种选育方法;品种试验
计算育种是作物育种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新兴研究方向,其运用数学逻辑和现代计算机巨大的算力,为作物育种生产实践提供智能化的育种决策和实施方案,以实现作物育种从试验选优向计算选优的根本转变,从而大幅提高作物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本书通过实际案例来阐述了计算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计算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书介绍了各种作物长期保存和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各种资源收集、保存、利用的方法与建议。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作物种子以及苹果、梨、柑橘、香蕉、甘薯、马铃薯等多种无性繁殖和多年生作物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技术;资源入库(圃)保存技术与指标、库(圃)资源监测技术与指标、库(圃)资源繁殖更新技术与指标;各作物(
本书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了各种理化诱变因素及其剂量测定方法和辐射处理方案等;第3章则论述了突变的遗传基础;第4章重点介绍了诱变处理种子当代产生的损伤和生物学效应;第5章和第6章则在此基础上对诱变处理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作物各世代的种植选育方法做了详细介绍;第7章突出介绍了高产、抗逆、品质等重要性状的突变育种技术方法;
本书吸收了国内外种子检验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特别是吸取了**修订的《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内容,结合我国种子科技实践编写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种子扦样、种子净度分析与其他植物种子数目测定、种子发芽试验、种子水分测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室内鉴定、田间检验与小区种植鉴定、种子生活力测定、种子活力测定、种子重量测定、种子
本书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团队多年关于外源物质对植物逆境胁迫调控的生理生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整理汇编,并引用借鉴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结果加以讨论,完成本书。全书共分为七章,主要论述了褪黑素、甜菜碱、水杨酸、硅肥、钢渣等外源物质,对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水分、盐分、低温、重金属和病害等胁迫的缓解效应和生理生化调控机制,以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种子基础知识、种子质量、种子生产、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纠纷与解决、包衣种子等种子相关概念、原理以及实用技巧与案例,帮助广大农业生产者更好地认识种子、选购种子、使用种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打下知识基础。针对读者对象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本书内容将专业的科学、农业知识进行了科普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