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辜鸿铭影响至深至广的一部著作,书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了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本书全面反映了辜
本书是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现代生活的文化解读”的配套(慕课)教材,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婚、丧、生、老、病、死、葬、祭等基本生活领域(方面)进行解读,以帮助人们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知识来正确看待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和过好社会生活。为适应优质慕课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本书采用了
本书聚焦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以“凝聚与发展”为题,收录了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以来发表的20余篇代表性科研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工作主线,推进中
法属海外省的法国人,尤其是安的列斯人,在法律层面上是法国公民。他们鄙视非洲的其他黑人,而作为黑人,他们在面对白人时,内心又存在着自卑感。他们在潜意识中承认了白人的优越性,以白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一切。本书就是从他们的这种精神迷惘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痛苦入手,揭露长期的殖民统治在黑人的心理上留下的伤痛。
子曰: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通过中国哲学家对水的人文诠释,通过一系列优美的画面展现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于无形之中指导、规约着每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人类早的家就在水中。本书从新梳理这些独特的文字描述,用清新优雅的画面,细腻活泼的笔触,传达出真实的中国文化的气质,传递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力量。
本书是法国现代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象征的贫困》一书的第二卷,《感性的灾难》。在此,斯蒂格勒继续思考从力比多消费到消费品的问题。我们时代的特点是以工业技术控制象征的东西,美学已成为经济战争的武器和舞台。由此产生了贫困,条件代替了体验,这是哲学家时而感到的一种耻辱,即生为人的耻辱。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了解导致当今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追寻中华文化源流,解读、感悟、传承、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领导干部团结带领人民走好“新赶考”之路的力量源泉。 本书以追寻中华文化渊源与解读民族精神为主题,汇集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的15篇文稿。作者均
本稿主要探讨全面抗战时期迁至西南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对西南地区的实地田野调查研究。本课题不仅要概述评论全面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的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艰苦工作与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周详的调查计划和得出的精辟结论,还要探讨他们在这段时期如何?
*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本书是在民族符号学视域下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将生命符号学的自生系统论引入民族符号系统研究,针对中华文化这一不同于西方民族文化体的多民族符号认同系
《文化人类学》英文版由培生教育集团出版,作为一部文化人类学经典通识入门书,目前已再版十余次。 在第13版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化人类学知识,使读者对文化人类学有全面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对跨文化现象的经验描述和学理探讨,文化人类学不再是枯燥的他者知识,而是认识自我、通向他人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