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通识》邀请你一起探讨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 国家之间如何相处? 国际关系遵循哪些原则? 国家实力决定一切? 大国在国际关系中有哪些作用? 弱小国家何以生存? 对外政策是国家的理性选择吗? 外交是不是越强硬越好? 国际法有用吗? 如何看待联合国的作用? 全球化为何会出现逆转? 全球治理的前景何在? ……
非洲留学生是中非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是中非友好事业的传承者和践行者。2019年,共有8万余名非洲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自费生占大多数。他们分布在中国30个省市的750余所大学,其中本科生占一半以上,涵盖十多个学科门类。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在不同重要场合讲到非洲青年之于非洲及中非关系的重要作用,对非洲青年寄予厚望和期待。为传承
本书聚焦于默克尔时代德国对外关系的变迁,也充分关照了德国的历史与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讲述了德国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着力于理论与历史,涉及德国对外关系的理论解读、德国对外关系的历史回溯,以及德国对外关系的布局设计;下篇着眼于实践与现实,包括周边层面的德国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大国层面的德国对美、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政治变革加剧,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探索进入了“常规科学阶段”,范式辩论沉寂,议题中心、问题导向、关注机制的中层理论研究兴起;另一方面,对于以西方特别是美国为中心学术格局的反思和挑战日渐明显,以中国学者的努力为代表,非西方世界学者也在努力寻求国际关系理论的自主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全球治理呼声的高涨,国际组织成为各国增加国际影响和“软实力”,提升国际形象,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舞台,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书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蓬勃发展,在国际组织中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但任职于国际组织的人才不足的现实。主要从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史、改革进程、法律法规
文件单行本,中国政府白皮书。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相对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尤为紧迫的是,要本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找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精神指引。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
本书聚焦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前沿叙事,评介四种理论和思潮:实践理论、量子社会理论、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兼容学派和批判学派。实践理论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长期以来的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分野,将实践本体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石;量子社会理论指向世界的本原,批判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牛顿科学观立场,强调事物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表
联合国自诞生以来就对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一独特视角深度探讨了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采用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和纵横比较等方法,论证和剖析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国际法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就如何加大中国对联合国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提
本书概述了二战后德国支付战争赔偿的全过程,论证了德国二战赔偿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支付金额最高的战争赔偿事件,提出“受害者赔偿”已经取代“战胜国赔偿”成为战争赔偿的重心。
本书主要基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视角,分析和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书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在哲学根基、基本立脚点、目标指向、思维方式和建构方法等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精髓,又在理论形态、理论主体、理论立场、理论逻辑、理论本质等方面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