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溯源美欧政治哲学与思想史,从对自由主义的认知、国家与民族认同、和平主义与军事手段偏好、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国家利益观、社会与生态平衡发展、宗教性和世俗性七个方面比较分析美欧外交文化的异同,阐释美欧外交行为模式。美欧外交文化决定着跨大西洋盟友在安全观、国际秩序观、实力观、外交规范上的共性与差异。全书基于美欧外交文化的
本书旨在收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亚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欧亚区域国别研究博士后论坛的优秀学术成果。在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区域国别学的欧亚研究对新的方法
2024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中阿合作论坛为促进中阿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已成为中阿集体合作的金字品牌。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受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委托编写了《中阿合作论坛二十周年大事记》。本书以编年形式,采用中文和阿文双语编写,内容重点涵盖自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元首外交、
本书是研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通史性著作。作者充分借鉴国际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从欧亚大陆交流的宏观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两方面的主要史料置于共时性时空范围内互相参证,辅以相关实物与间接资料,采用校勘比对、多语言互证、音韵勘同等研究方法,打通其隔阂,在许多关键点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面貌;
本书由西南政法大学组织编写,共选取了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查塔姆研究所等18个世界知名智库作为考察对象,主要针对这些智库的形成与发展、组织架构、主要活动、影响力及形成影响力的成因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和阐述。鉴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对世界知名智库的组织架构、研究模式等内部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方法的学习是素质培养的核心环节。本书是专为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撰写的方法教科书,从哲学理念、学科方法和研究设计三个层面,对如何认识世界、探索未知和实现创新的路径,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的主要学科方法,以及学科定位和研究的具体步骤,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认知到实践的系统介绍。基于方法论的视角,本书深入浅出地讨论了什么是国际关
隐喻是人类了解周遭世界一个最基本的方式。本书全面分析了国际关系理论中存在的隐喻,考察了国际关系理论主要范式中的隐喻表达,如现实主义的权力隐喻、安全隐喻、博弈论隐喻等。作者指出,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大多数术语、概念和分析工具在本质上都具有隐喻性质,隐喻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国际事务领域的政治家和决策者界定问题和制定政策的
自冷战结束以来,非洲大陆的国家间冲突数量明显下降,国内冲突成为非洲大陆与地区和平的主要威胁。国际及地区组织、相关国家、非政府组织等不同性质行为体积极参与非洲建设和平进程,致力于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作为非洲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和平安全事务,通过提供物资援助、加强经济军事合作等方式来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冲突后重
南高加索,也称外高加索或后高加索,从行政区域上来讲主要包含高加索山脉以南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地区。南高加索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禀赋,地缘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它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毗邻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东临里海、西邻黑海,扼守着里海能源进入黑海的咽喉,是联结亚欧两个大洲的结合地带,也是古代
本书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气候治理二者逻辑关系的理论阐释为基础,通过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全球气候治理规范与制度、全球气候治理权力格局三个要素,系统分析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尤其是分析和考察了自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