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本书十讲包括:一、超越大限——《伏羲女蜗图》论;二、云冈石窟叙录;三、幻想的太阳——龟兹壁画论;四、维摩诘与魏晋风度;五、“六法”的本义和演义;六、从“曹衣出水”到“吴带当风”——民族绘画格式的确立;七、张彦远《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本书所讲美术史学,主要是围绕”实践美术史学“展开。作者所谓实践美术史学,是从张彦远、郭熙到董其昌、石涛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一个非学院的传统学派。实践美术史学是传统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其研究目的不是为历史而美术,也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国学和西学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两大高峰,它们有相通的地方,但在根本的性质方面却有着重大的相异。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是传统。从事艺术活动,坚守国学的立场,油画可以成为传统;偏离国学的立场,中国画也
本次“上海设计10x10”以网络为媒介,搭建起虚拟平台,联结全球设计大奖赛,从产品、建筑和视觉传达等角度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全球设计师的新感悟、新体验和新思考。促使全球设计在上海发声,促进未来设计在上海发生。此次展览涵盖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不仅有BICM墨西哥全球海报双年展、CIPB中
20世纪中国美术以图像的方式传播并发生效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参与到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方方面面。本书从图像史与文化史视角出发,通过对12组图像的细致观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外音、徐悲鸿《会师东京》塑造的国家形象、廖冰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的国家理想,到黄新波与1930年代的义勇军图
本书是一册综合介绍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图书。中世纪的众多艺术门类大多受到哥特式艺术的影响,作者用图说形式阐述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关系并再现了其美学价值,围绕历史与社会、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整讲述了中世纪哥特式艺术逐渐向以人为本、表现现实生活的文艺复兴艺术演变的过程。文艺复兴使得哥特式艺术日渐式微,但在1
本书介绍了数字艺术的特点与发展历史,分别从数字戏剧艺术、数字电影艺术、数字电视艺术、数字音乐艺术、数字动画艺术、数字美术艺术、数字纪录片艺术、数字设计艺术、抖音、数字游戏等方面,论述了每一种数字艺术的特点、技术原理和制作方式,并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趋势,对数字艺术的前景做了展望。本书能让读者较为深入
《艺术与职业教育》是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教职工学术论文集。本论文集收录艺术类本科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增进经验交流与信息传递,并能推进本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论文集倾向于艺术本科职业教育研究,引领艺术本科职业教育技术发展,将具有理论性、学术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点,主要有教育研究、学术探讨、教学研究、艺术思考、设计天地、平安校园
《艺术公益:从理念到行动》深入剖析艺术公益理念与实践。艺术公益结合艺术与社会公益,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它打破艺术局限,提升公众审美,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艺术公益促进社会交流,创造交流平台,增进了解与信任,助力和谐社会构建。同时,艺术公益展现社会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倡导环保,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公益在社
本书以美术教育为基底,以审美教育为导向,对当代高校美术审美教育创新展开论述,介绍了美术与美术教育的概念,引导读者对美术教育的历史与逻辑有基本的了解;详细论述了教育审美的心理要素与过程,试图审美意识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了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介绍了当代高校美术课程教育的现状,为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