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演员必读的经典名著,是乌塔·哈根数十年表演与教学经验的结晶。作者从自己的生平写起,梳理了美国戏剧的发展史,提出了演员的目标是什么,并探讨了具体的表演技巧与练习方法,包括演员与导演及其他演员的关系、身体和心理感觉、如何分析剧本与角色等主题。书稿完成于1991年,是对《尊重表演艺术》(发表于1971年)的补充,更
本稿为查考越剧舞台语音的工具书。它是将传统音韵学与现代语音学相结合,从百年越剧语音发展中总结提炼,并结合当代越剧舞台语音的实际情况,总结编写的一本比较科学规范的越剧语音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具有实用价值,是一本可资查考越剧语音的工具书。方言语音是戏曲的一大特征,语音的规范化是剧种成熟的标志,也是剧种进一步发展提高的需要。
傩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形态,凝聚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外在表征,无论是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学,还是在艺术学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中华各民族的傩面具进行挖掘和整理,让传统文化散发出应有的魅力,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让传统民间艺术“活化”的内在需求。本书把傩面具置于艺术学的视角,分别
本书以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林洪桐自选集的形式出版,包含了其对于表演艺术学的研究精华和突出成果。本书涵盖四讲,第一讲是《表演艺术三字经》,将表演艺术基础概论以三字经进行简释,体现了黑格尔的说到三并说到了全、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第二讲是《表演艺术关系学篇》,包括演员与自我、角色、导演、观众、生话的艺术关系;第三讲
《方法派表演练习手册》(TheMethodActingExercisesHandbook)是一份简明实用的表演练习指南,这些练习的最初设计者是方法派最重要的践行者之一李·斯特拉斯伯格(LeeStrasberg)。方法派(TheMethod)训练演员的想象力、注意力、感官和情感,在舞台、电影和电视上重构不是
本书将欣赏京剧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一一道出,告诉读者如何欣赏演员的身段、唱腔,如何看懂“一桌二椅”造就的留白式美学,如何听懂锣鼓,读者将与作者一起,回顾经典老戏,品味创新剧目,发现京剧背后的哲学,找到属于自己的京剧观看之道。
本书就是作者阿瑟·皮卡德-坎布里奇爵士在考古学发现的基础上,对长期以来莫衷一是的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及酒神颂、悲剧、喜剧三者的相互关系做了全面而透彻的考订,并对亚里士多德以后关于古希腊戏剧的诸多定论提出了质疑。作者结合考古学、语言学、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对出土文物的文字、图案做了详细的分析解读,阐明了古希腊戏剧与宗教活动之间
本书是在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进行修改后的专著,以20世纪早期德国戏剧导演皮斯卡托为研究对象,皮斯卡托提倡戏剧的社会教育功用,以戏剧反映和介入现实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并在这一创作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舞台美学和革新性舞台创作手段,对于德国及欧美戏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书研究、分析和论述了皮斯卡托
本书稿系一部戏曲研究专著。书稿从15种明代戏曲选本和15种明代全本戏中精选了136出带有滚调的剧目进行细致点校,在每一出开始部分都对该曲本进行简要介绍,对其中的滚调概况等做说明;正文部分对所选曲目进行仔细的断句、标点、校对,对原文的错误及存疑之处进行了辨析并出校记;书稿最后部分附有作者关于滚调研究的数篇论文。书稿既从纵
富连成社是我国京剧教育史上的著名科班,从1904年创建到1948年停办,该科班共办7科,培养学生800余名,著名京剧演员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叶盛章、叶盛兰、裘盛戎等均出身于此。富连成社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京剧人才,为我国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来京剧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积极推进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