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博物丛书”为中国原创高级科普图书,作者团队为数百位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及高校的教师,内容具有首创性、独创性和现实价值。以目前中国生态系统为主线,全面介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变化和生态文明之美。作为其中的一卷,本书在概述新疆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以新疆境内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山
本书系列丛书共6册,包含《动物观察笔记》《鸟类观察笔记》《深不可测的水生动物》《无奇不有的植物世界》《不可思议的昆虫世界》《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是火焰球创作室原创的科普漫画书,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讲述了自然中各种有趣的事,并加入科学常识,还补充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充分满足6-12岁年龄段孩子的求知欲。
博物学,标识着一种认知传统,也提示着一种生存方式。在人类个体与大自然之间,古老的博物学扮演着现代自然科学不可替代的“具身”实践角色。何谓博物,它与naturalhistory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复兴博物学文化?刘华杰教授通过为诸多中外博物类图书撰写序言和评论,阐发他对上述问题的多年思考。在此过程中,他的观点也发生了微妙
本书是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的发展史。作者从四五百种古今文献中钩玄提要,建构出一部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引用了一些最新的考古发现作为依据,对科学史上历来论争未决的问题,提出了崭新独特的观点。全书不仅勾勒出人类科学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叙述了古代和中世纪西方科学史上的重要主题和人物、事件,并对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和社
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提问,用靠谱的知识喂养孩子的好奇心!本书是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小亮老师的博物课》的注音版,原书自2021年3月上市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收获了多方好评。为了满足低年龄段读者自主阅读的需求,2022年特别策划推出注音版。本书包含6个分册,涵盖花草树木、自然现象、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昆虫、鸟类6大自然科普领域
本书为李元胜博物旅行笔记系列的第二本,本系列凝结了作者20年徒步原始森林的精彩段落。贵州十二背后、重庆城口大巴山、重庆四面山是作者偏爱的考察地,作者分别对它们有3年、10年、20年的持续四季观察和记录。从迷恋蝴蝶开始,李元胜的热爱扩展到了原始森林的各种动植物,这些现场记录的文字,结合精彩的图片,妙趣横生地展现了旷野中最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一位博物学家在化学的旅行笔记》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威尔逊来中国考察的所见所闻。他不仅用大量笔墨描述了沿途所见植物、作物等,同时也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地理地貌、社会文化、民俗历史等风貌。威尔逊以博物学家的视野深入观察和记录他的数次中国之行,开宗明义提出了“中国乃世界园林之母”的观点,强调中国植物对世界园
本书由上海博物馆组织的“博物馆青少年人文讲堂”系列活动的课程内容集结而成,共6篇文章,沿着先秦诸子为中国古代思想铺设的轨道出发,分别从钱币、陶瓷、雕塑、交通工具、书法、印章等主题展开讲述,展现了中国物质文明之美及其博大精深。
本书以中国宋代的花鸟画与动植物图像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史的整体视野,结合经学、史学、文学、制度、园林等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博物学的角度,阐释了宋人对动植物的研究与当时的视觉艺术之间的联系。本书围绕博物学在宋代的风行、博物学的图像表达、本草学药图的风格与图式、宋代院画与画论中的博物学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阐释,由此展现宋人将研究
中国博物学评论(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