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新时期我国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需求,在分析高分辨率卫星环境遥感现状及发展趋势、高分辨率卫星环境遥感应用需求和应用潜力的基础上,阐述基于高分辨率卫星的图像数据处理、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水环境遥感监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介绍高分环境应用示范平台的总体设计、结构组成、研发和运行情况,并以京津冀、太湖、三江源等示
海洋环境再分析是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将海洋历史观测资料与动力模式相结合,再现过去海洋状态场的时空连续变化,是国际业务化海洋学的前沿领域。本书综合分析国内外海洋环境再分析的研究进展,对全球海洋环境再分析中海洋观测资料、动力模式、数据同化、系统综合集成、产品制作、检验评估、解释应用、可视化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为我国海洋环境
本书把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引入水电工程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评价中,展示项目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利益主体带来的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揭示环境外部性影响的变化规律,拓展环境可行性评价的外延;把外部性内部化理论引入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中,权衡相关者的利益,丰富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内涵。通过环境外部性影响界定、度量和内部化处理,合理分配项
环境监测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鲜明特点,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是环境监测课程的重要环节,综合性和应用性强,涉及的范围广,监测步骤繁多,实验现象复杂多变,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众多,实验数据处理量大,对监测数据质量要求高。本教材改变已有实验教材中大而全的实验项目设置思路,采用“
《白马湖水生态系统》一书依据近年来从事的湖泊水生态监测及评估成果,详细个绍了白马湖水生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对自马湖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白马湖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全书共分为9章,其中第一章为湖泊概况,第二章介绍了白马湖的水环境特征,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白马湖水生高等植物群落、浮游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底
本书分为三个项目。项目一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有效性判别、数据报告、数据处理、数据汇总、数据评价、数据质量监督等。项目二包括数据抽样、数据描述、假设检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项目三包括检索数据可视化模板、绘制数据图表等。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导下,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揭开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花费了巨大代价进行大气、水、土壤、噪声和固体废物治理,总体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
本教材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实验开展的需要,简明介绍了有关水、大气、土壤三相要素环境中,实验样品采集的相关原则和技术要求。第二部分为监测实验,共计37个实验。其中,涉及水、空气、土壤、噪声环境的基本监测项目指标32个。另外,5个综合设计与实践练习类实验,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设计思路、锻炼团队的组织协作理念和实
2018年,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方案(试行)》,提出要整合优化相关行业土壤环境监测点,统一规范、统一标准,构建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监测流程、加强质量控制,由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牵头,会同相关监测单位制定了国家土壤
本书对噪声污染监测、电磁辐射水平监测、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讲述,分别对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的实际监测或分析项目,以任务的形式编排,着重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