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本课题计划通过对韩元吉文集《南涧甲乙稿》的点校整理,包括辑佚等,力争整理出一个内容比较完善、文字错误较少的韩元吉文集的现代点校本,方便学界使用,同时为进一步研究韩元吉提供资料支持。本课题首先根据书录记载,对《南涧甲乙稿》的版本情况进行梳理,比较优劣,确定以武英殿聚珍本为整理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影印文津阁四库
本书为民国时期的一部国学知识普及读物,王淄尘编写,分国学总论、经学总论、子学总论、文学总论、史学总论五编,每编均有分类论述。20世纪30年代由世界书局印行,顺应了当时盛行的释读国学之风气。今天看来,仍是学习了解国学知识十分适用的读本,故重新编辑刊行。
本书主要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公开讲学记录,并把陈柱《诸子概论》的部分内容插入其中,较系统地展示了国学的概貌,是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了解国学的之书。
本丛刊从韩国现存的中国笔记小说中,精选出《新序》《说苑》《酉阳杂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姓汇韵分》《皇明世说新语》《两山墨谈》七种,裒为一辑,影印出版。这些典籍均为古代韩国本土所刻,底本十分罕见,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能够对中国本土同类文献起到订讹正误、补充增益的作用。此次出版,在影印原书之余,每种典籍之前均有韩国学者
本书《汉唐经学研究》收录陈鸿森先生有关汉唐经学及经学史研究的论文12篇。内容涉及汉唐时期的经学、古代史和古典文献的研究,包括《高宗谅阴考》《〈子夏易传〉考辨》《隋志所载刘先生〈尚书义〉作者考》《〈禹贡〉注疏校议》《汉长孙氏〈孝经〉有〈闺门章〉说辨惑》《唐玄宗〈孝经序〉举六家之异同释疑》《梁沈旋〈尔雅集注〉考证》《北朝经
本书主要从儒学早期的经典著作,即四书五经中摘取编写而成。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含《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含《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这些儒家经典著作中摘采了一千余条经典名句,后经删汰、整理、分类编写。全书共分11个类别,计有治国
经学是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基石,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学术体系之大宗。近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上上下下的关注,各种各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众声嘈杂之下,需要对经学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与阐释。本书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邓秉元教授主编,分学术遗札、古典新诠、经学历史几个部分,学术遗札收录了林宰平致锺泰的五通信札,颇具学术价值。古典新诠继续收录
《四库学》系连续性出版物,每年两辑,已经出版八辑。该书系第九辑,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四库记忆遗产研究、四库体系研究、四库目录研究、四库学理研究。具体内容涉及《四库全书》与藏书家、《四库全书》与中华文化传承、儒家文化与理论框架、《周易》中的公正意蕴、清代目录学家的著录补遗、四库馆臣求实精神、《四库全书》对于地域文化的意义、
专著,本书系国学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的大型学术集刊。本书除了收录华中科技大学国学院同仁自己的代表作,还兼收海内外学术名家的佳稿,年代跨度上起秦汉,下迄近代,内容涉及中国史、中国哲学、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语言学和语言史等。国学研究丛书从前三年每年出一种到目前每年出版2种,已经累计出版9卷,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