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古代木简》收录了自1975年首次在庆州雁鸭池发现木简后30年间韩国出土的所有木简的实物照片与解读文字。内容分为论考。图录、补充资料三大部分。论考部分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木简的定义;木简的种类;古代东亚木简的出土现状;木简与古代韩国的文书行政。图录部分则按照出土地分类、依次收录了咸安成山山城、河南二圣山城、金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塞内冈比亚巨石圈墓地考古情况及数据。第二部分介绍了巨石圈的西侧和东侧边缘地带的文化景观:萨卢姆三角洲贝冢,巴萨里和贝迪克文化景观。三个景观案例历经公元前二千纪中期至今的时间段,对巨石圈墓地的分析完全是考古学范畴的;对萨卢姆三角洲的分析也具有很强的考古学意义,但同时包含着民族史的探讨;而巴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辑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内容以中国及东亚地区的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研究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21集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专刊,收录了49篇研究论文、4篇发掘报告
1965年,在修建连接历史古城撒马尔罕和塔吉克斯坦公路的过程中,被世人称为“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的遗迹重见天日,尽管它被部分损毁,但仍是粟特传统绘画中极富意趣的杰作。意大利学者康马泰博士以历史学者的洞鉴和图像学者的敏锐,通过重点解读阿夫拉西阿卜遗址1号房址“大使厅”的壁画环带,多层次、多角度讲述了粟特地区的历史,勾勒出一
本书以开罗埃及博物馆藏品为主体,通过大量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展示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古物收藏品。书中展现了大规模的遗产的光辉魅力,包括许多令人惊叹的特写和细节,以及众多世界领先的埃及学者撰写的文字。除了众所众知的图坦卡蒙传奇珍宝,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埃及雕塑、壁画和装饰艺术,它们来自吉萨、萨卡拉和达舒尔金字塔建筑群、底
本书以文明古国墨西哥的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为视点,对其中的重要藏品、珍贵文物进行了详细的导览与解读,不仅包含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收藏经历等,作者在墨西哥采风时所看到、听到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等也融入对文物的解析中,为读者深度了解诞生在热带雨林中的古老文明,提供了一个认知的新窗口。
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随着中国和西亚一带交往增多,中国对叙利亚的认识逐步加深。为促进中叙人文交流,助力两国友好发展,满足中国观众多元的观展需求,中国文物
中国和意大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尽管相距遥远,领土面积天壤之别,但两国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丰富的遗产资源。大量的考古遗址见证着两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但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大量的考古遗址。在考古
本书收录了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相对完整的石刻碑志八十三件,分为“整理篇”“研究篇”两部分。“整理篇”首先对收录各篇石刻碑志断句标点,并依据现有研究做了相应的校注;其次,每篇石刻碑志都附有解题,阐述碑刻撰书情况、发现经纬、内容、收藏状况等,对一些重要的碑刻,此前研究者所写题跋文字亦在收录之列;最后,罗列各碑志相关收录情况与
本书作者选择近半个世纪以年来在蒙古国地区发掘清理的174座中小型匈奴墓葬资料(其中包括作者亲自参与发掘的额金河流域106座墓葬)作为主要基础材料,并参考俄罗斯外贝加尔、中国北方地区匈奴墓葬资料,在系统梳理匈奴中小型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墓葬的分布特征与结构、出土随葬品及殉牲、埋葬方式与丧葬习俗等方面展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