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
本书结合当代中国及世界现实,阐释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全书共三章,内容包括:“读懂马克思其人:青春正好初心不移”“读懂马克思之著作:青春伟力源于人民”“读懂马克思之精神:青春为国奋进未来”。
本书以拉法格的一生为主线,结合法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拉法格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通过对拉法格马克思主义观所经历的四个阶段进行整体考察,展现其思想变化的全貌;尝试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从本体论、实践论、价值论的角度探讨拉法格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力图澄清西方学者长期以来对拉法格
全书拟分为五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阐释。追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想渊源,分析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张力”,回顾近年来理论界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讨及其所取得的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本质。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活水”——马克思哲学——中寻找“大众化”的内在根据,揭示马
该书是我国有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先生与青年学者臧峰宇教授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问题所作6篇学术对话的结集。两代学人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历史深处的哲学心语、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探索与新时代哲学的现实关注、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哲学沉思、文化的实践转化与制度文明的时代建构、历史科学的前提与历史思维
本书立足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特殊性质和基本特征,着力探索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域不仅指向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而且也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一方面,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来?
历史决定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则蕴含了极为丰富而具体的历史决定论思想。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语境,结合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具体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阐释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以及由此决定的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及其方法论意蕴;阐释了内在于商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刊载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动向的文章,包括论文、译文、前沿评论等,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西方马克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途径的优化提供现实参考依据;从深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理念与原则、丰富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内容和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保障机制等三个维度出发
杨俊一,上海政法学院教授。虽然“实践唯物主义”的旗帜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无实质区别,只是提供了解释马克思哲学的不同方法,但是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者”的论断,更加激发了国内学者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理论诉求的想象。实践优先的观点、实践与人主体活动的边界;实践与人交往能力的形成;实践与人自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