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实践与互动理论建立了线上、线下世界融合的校园生活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系集群模型,从而从理论视角上清晰阐述了社会生活网络化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互动关系。本书通过对大学校园生活中诸领域的网络化社会活动问题、现状、机制等的分析,在应用视角上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实践的内涵,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著作是合肥工业大学余京华、唐莉两位教授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认真修改而成。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为研究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为基本方法,秉持问题意识的鲜明导向,回应西方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与误读,旨在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真话语体系。全书共分为五章,主要研究了西方学界遮蔽历史唯物主义道
本书主体是伯林关于观念史的八篇文章,讨论了著名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维柯、赫尔德、费希特和迈斯特等对人类历史的看法,梳理了乌托邦、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的意义和影响。通过追溯各种意识形态从起源到极端形式的发展,引出对于人性的深层思考。作者援引康德的名言“人性这根曲木,绝然造不出任何笔直之物”,提出了如下哲学上的疑问:人类
《西方大观念》是《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丛书的前两卷的中文版。《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是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的一套丛书,60卷,选取了西方哲学、文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及一些自然科学的煌煌巨著,涵盖的时代自荷马起至萨缪尔贝克特止。这套丛书的前两卷,Syntopicon,我们称之为西方大观念。它包括了代表西方文化最主要特
本书选取有关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代表性文本,分为七个专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脉络,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科技伦理治理、国家治理、城市治理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进行了阐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而第二国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链条。但是,库诺夫作为从实证社会学视角独立阐释唯物史观的理论家,其思想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本书旨在通过解读库诺夫《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这一重要著作,重新审视其从历史—社会—国家的角度对唯物史观的诠释和拓展以及其将唯物史
本书针对城市大型活动中人群常规流动和应急疏散流动安全管控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人群运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交通流模型中经典Aw-Rascle模型,构建“T”形汇流通道Aw-Rascle疏散模型;论述恐慌心理和行为研究成果;基于Lyapunov稳定性判据,分析宏观人群稳定性,设计反馈控制器;从计算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跳出哲学搞哲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等。
政治哲学能不能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路径?理论和实践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立场”或“政治趣味”的范围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无疑需要我们从政治哲学的视域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有理由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以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关怀看做正义论。从根本上看
本书旨在通过深入梳理探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史,从总体上把握、阐释和反思这股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思考和回应。在总体层面,本书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图绘,涉及了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等人、法兰克福学派、莱尔因、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