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理路》《庄子的生命超越》《〈淮南子〉中黄老道家的生命观》《楚简〈性自命出〉中天道成人道的“心取性出”逻辑》《天志:墨子思想的超越性及其生命关怀》等十余篇文章组成,围绕生命哲学主题,分别从道家、儒家、墨家等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以及现当代生命哲学等视角展开讨论与研究。本书尤其重视道家生命哲学,如冀庞泽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从苏东坡名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中,你觉悟到什么;人应该为什么活着;人生应该怎样活着:活出本真的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想你所想、做你想做、爱你所爱;真善美,人生的自我需要;幸福人生:从改变自己开始等。
本书以大学生生死教育为研究对象,力争区分死亡教育、生命教育与生死教育三个概念,运用问卷、访谈、案例、行动研究等方法,以泰勒课程理论、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厘清大学生生死教育的关键问题,对大学生生死教育需求、目标、内容、途径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生死教育渗透课程、活动课程和高校
这是一本全面论述作者在物理学哲学、心灵哲学和意义理论等论题上创新思想的著作。作者除进一步完善他的自然主义、激进的概念革命构想、心灵建筑术、心灵的隐结构等理论之外,还论证了一元论基础上的多元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一切的材料,物质/能量是宇宙的基本实在,它可能最终是统一的,但可以广泛采取不同的形式,由此整个世界便具有无限的
从生死学的视角来看,临界死亡的经历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认知水平、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在这种改变中,伦理学上称为善的东西常常露出其动人的身影,如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向死而善”,那么,这种现象非常值得在伦理学上进行深入考察。 本书从死亡之思的缘起、死亡之思的表达、死亡镜像与生命之美、死亡真相与理性认识、死亡信仰与终极祈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四条阐释路径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最具学术原创性、思想深刻性、现实前瞻性的阐释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和分支;它们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不同阐释,对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它们对工业文明与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对未来
我们会时常困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中的不同侧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我到底有没有行动的自由?对于这些问题,发生于19世纪中叶直至20世纪80年代结束的存在主义哲学运动,给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本书选取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胡塞尔、尼采、萨特、加缪、波伏瓦、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阿伦特、陀思妥耶夫斯基、梅洛-庞
实用主义研究存在着一道长期被忽视的线索,即它在英国哲学中的发展。本研究对该线索展开探讨,尝试构建出“剑桥实用主义”的发展谱系。在本书的建构中,剑桥实用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剑桥实用主义者主要以威尔比夫人、奥格登,以及席勒等人为代表,第二代或成熟时期的剑桥实用主义思想主要以后期兰姆赛和后期维特根斯坦为主要代表
三度课程即三个纬度的课程:一是生命的长度课程,着眼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特质,主要通过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课程完成;二是生命的宽度课程,着眼培养学生“乐学善创”特质,主要通过智力、人文、艺术等课程完成;三是生命的高度课程,着眼培养培养学生“仁孝温良、自信担当”特质,主要通过道德与法治、社群关系等课程完成。本书主
本书围绕生命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探索、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这5个方面的措施与方法、成效与心得展开,通过结合一批生命教育理念鲜明、措施方法得当、育人效果明显的生命教育典型学校案例,以不同主题循环出现,螺旋上升,各有侧重和聚焦,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