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2008年在我社初版,印数4000册,豆瓣评分8.7,近几年不断有读者问起,旧书在孔网被炒至二三百元一本。现纳入作者的作品集精装再版,作者进行了适当的增删,重写了一篇较长的后记。 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张载哲学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重现儒家文化的光辉 《近思录》解读 徐明全
苏东坡在写给友人的书信最后,经常用倍万自爱或类似文字做结语,比如:给王迥伏冀倍万自爱;给释法言惟万万自爱;给王箴余惟万万保爱。本书以倍万自爱为切入点,以苏东坡的作品与经历为依托,探求他的自爱逻辑与价值观,发掘他享受人生的秘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我存在,通过苏东坡的前世传说和梦境异事认识苏东坡的生命本质,学习
本书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宋元学案》中的学案及其学者为点,以《宋元学案》中的学派及其思想史脉络为线索,围绕《宋元学案》及其相关原典,探讨了《宋元学案》的思想史建构及哲学诠释诸方面。在思想史的研究上,本书分析了《宋元学案》中的学派概念及地域特征,进而依据师承、宗旨、地域等要素将《宋元学案》中的学案及其学派分成八个阶段和
本书以21世纪海外汉学的风景理论、图像理论和草稿思维为研究工具,以朱子的山水美学为研究内容,探讨朱子理学美学的历史来源、研究方法、伦理内核和现代转化。可以为当代美学研究、家庭伦理教育及社会政治美学提供理论参考。书稿立足于长期的材料收集整理,利用国外汉学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在阐述朱子理学美学的同时,认真思考朱子理学美学的当
朱子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至为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一,考察这一哲学的整体结构及其具体内容必须注意:一方面,整个朱子哲学和它的重要部分都不是一次形成的静止结构,而是有其自身提出、形成并经历复杂演变的动态体系。另一方面,组成这一学说总体的命题大都不是意义单一的命题,朱子哲学中的哲学命题和他对许多问题的讨论在内容上大都具有多方面、多
《五峰集》五卷,为南宋著名学者胡宏文集,为胡氏季子胡大时所编。全集有诗一卷,为其平生诗作杂咏,大体能见其平生志向,如其《宠辱》一诗,“消磨利欲十分尽,免得临机剖判难”;《书》一卷,可见其平生交游,及其自强不息、穷理致用的治学主张;杂文一卷,其中《中兴业》八篇反应其在政治上关心国家兴衰、民生吏治的政治主张;《皇王大纪论》
朱熹四书学是以儒家典籍为文本对人的一种解读,目的在于探究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必然之故以及人之所当然之则。可以说,朱熹四书学实际就是人学(就人自身而言)、政治学(就人与社会而言)、伦理学(就人与人而言)的结合体。朱熹对哲学的涉足源于幼年时期潜移默化地理学熏陶,对哲学的探究则是源于对儒学精神血脉之所在的为己之学的探求。而为
杨慈湖(1141—1226)是南宋思想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本书对南宋大儒杨慈湖进行全方位研究,基于扎实文献基础提出其思想核心在于“‘一’—‘心’—‘觉’”的动态结构。对杨慈湖与孟子、陆象山的思想关系进行重新探讨,提出杨慈湖思想创建多于继承、开拓多于守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心学”之思。“心学”史上陆九渊、杨慈湖、王阳明
本书共分七个章节,从世界的本源-道出发,推导出在人性问题上,将“善”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由此推导出在人格与修养问题上体现出的反思与独立人格,并指出“中”的积极性在于除了防止走极端以外,最重要的表现出绝对的强势。紧接着阐述家政与国政关系中的家国治理,及其国家制度的若干问题。最后谈到中西文化比较中,指出在继承游酢思想精华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