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曾对古代社会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使之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禅宗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个时期的特点,也因此而成了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
本书是南怀瑾教授最重要著述之一,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的讲解及具体的指引,是绝对的过来人语。本书所收作品涉及面广,较全面地反映了南怀瑾先生的当代研究成果,可供阅读、收藏、研究参考。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白传密教是云南大理地区白族信奉的佛教派别,一般称大理密教,俗称阿吒力教,简称“滇密”、“白密”。本书以第三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成果为主题,首次使用“白传密教”的概念,以便与汉传密教、藏传密教相对应,取得白族知识界和密教专家们的共识。本书选编会议论文23篇,分别以总论、仪轨与经咒、图像与高僧、碑铭与历史、社会与文
《云栖志》成书于1934年,项士元(1887~1959)编著,蔡堂根点校整理。全书共十卷,该志所记以杭州西湖五云山之南的云栖坞为中心,对云栖坞的文化与周边民情风俗、山川地理等做了详细的记述。全书融寺志和山志于一体。项士元在文献学、方志学等方面造诣极高,本志考证详细,数据丰富,载述客观,有利于认识云栖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制
《翻译名义集》七卷,宋法云编撰,是一部系统汇释佛典中梵语音译词的重要佛教辞书,与《释氏要览》《教乘法数》并称为“佛学三书”,历来广为佛门初学者所用。全书共六十四篇,分门别类收录了两千零四十余条梵语音译词,各条列其异译、出处,并引经据典详加解释,对涅槃、菩提、阿赖耶等重要的佛教名相阐释尤为详尽,以天台宗观点为主。本次校注
张汝钊,中国近代杰出女诗人、社会活动家,最后皈依佛门,成为近代中国天台宗一大名僧。曾因出版《绿天簃诗词集》,名震文坛。何建明在20世纪末撰文评说张汝钊“的确称得上是近代中国佛学史上的一位硕学宏儒”。《般若花》收录的是张汝钊1928~1935年关于佛学思考的作品;《烟水集》收录的是1935~1953年的作品。这些作品体裁
本书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充分利用相关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和海内外研究信息,将4~6世纪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特别是将十六国和北朝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代,全方位梳理了十六国北朝时期佛教、少数民族与中夏文化、社会结构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呈现了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认为中国化的
《禅海蠡测》[2]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亲笔撰写的一部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 禅宗究竟要不要打坐?禅宗与修禅定有什么关系?禅宗究竟讲不讲气脉?禅宗是不是要参话头?禅宗能不能修密宗?同密宗什么关系?同道家什么关系?在这本书里,全部都讲了。你们都说看过南怀瑾的书,那我请问你们,哪个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