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寻了“社会个体性”、“社会性自我”等观念,认为人们要想成为具备自身独有特性/身份/认同(identity)的个体自我,首先必须参与和他人共在的、由历史和文化塑造而成的世界。作者还讨论了社会性自我是如何在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以及通过这些社会关系,通过与我们自身的自我的关系,去最终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德国文明的进程,在欧洲、西方的整体架构中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书是一部关于德国思想史、知识史的专著。作者从灿若星河的德国思想家图谱中,撷取歌德和马克思的家世、生平,特别是其接受大学教育的历程,借助翔实的史料加以刻画,尝试在整个文明进程中来把握歌德到马克思线索所表现出的核心意义。 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三篇,以文明结构的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凭借概念成为历史。没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概念,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观。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亦即概念的延续、变化和新意,发现并阐明概念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别及其起源和成因。历史基本概念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表征”,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变化的“因素”。谈论概念史,向
本书将美国的社会科学话语置于美国文化、政治与制度语境中,深入分析自美国重建时期至经济大萧条前夕塑造美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基本意识形态假设。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每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在发展其自身知识传统时,如何对历史意识、政治需要、职业结构以及可利用的科学概念做出反应,如何以自然科学而非历史学为基础建立模型,并嵌入自由个人主义意
本书主要对17-18世纪西方社会科学兴起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重点关注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科及哲学历史学的发展进程。本书考察了社会科学的多重渊源,探索了先在的社会、政治和科学条件,以及利益和信仰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塑造社会科学的多种传统的;分析了社会科学出现后所形成的这些传统,如何实现了对孵化它们的知识和社会语境的
关于科学史的著作已经很多,但在本书以前,还没有一部相关的人文学通史。本书首次全面建构了人文学从古至今的历史。作者将语言学、逻辑学、历史编纂学、音乐学、艺术史等诸多学科的学科历史资料加以梳理和汇聚,做了一次融会贯通、条理清晰的叙述。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文学其实从未中断过寻求原则与模式的传统;与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本书以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著作为考察文本,梳理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范式的构建、流变与派分,以其中蕴含的科学观念为主轴,系统反映民国时期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情况。本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民国学界关于社会科学科学性问题的讨论:民国学界对美国社会学理论的选择与融会: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
本书共分3章。第1章法学历史,叙述希腊哲学简史、罗马法及现代法律科学各学派,著者认为法律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来源于希腊哲学;第2章现代法律科学的特性,著者认为现代法学研究由分析观点改为功能研究,注重法令在社会的运行状况,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指出法律功能的趋势;第3章法学在今日所有主要问题,包括法律
本书以社会科学之过去与前瞻为命题,对包括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诸学科的历史和发展做了简单明瞭的追溯,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考察,有助于理清近代各种社会科学之相互关系,对于社会研究者有着专门的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茫茫星空深邃无穷求索追随敬畏顿生、星系红移宇宙膨胀哈勃观测爆炸得证、核素化学生物智能漫漫长路四大进程、蓝色地球河汉一星苍茫浩宇无缘亲朋、聪明之源波动频仍信息未明人类孤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