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由文学和艺术门类专家组成的联合团队的协力攻关之作,以10章规模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文学、网络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美术、设计、艺术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作了贯通性分析,在中国文艺现代性领域展现出跨院系、跨门类和跨学科汇通的学术可能性。本书着力呈现中国文艺现代性在各艺术门类中的特定景致,同时就其在各艺术门类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体学,比秦汉时期有了重大发展。自曹魏时代拉开文体批评模式的帷幕,文体学论述日渐成熟、完善。本卷主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时风与文体学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作家批评与文体学,作家写作与文体学,总集编纂与文体分类,文章“原出五经”说与文体比较,文体谱系的建立,刘勰《文心雕龙》如何成为文体学的集大成者,玄
唐宋元时期,“辨体”进入文体学核心概念的范畴,文体分类辨析继续深化发展,文体类分形成新态势,文体类聚形成新格局。文学风格研讨从多个角度,用各种形式展开深入探索,“以时论体”“以人论体”“以派论体”成为风格研讨的重要范式。文体研究体式多有创新,文体学专著体式门类众多,各专类文体学分途发展,并逐渐构建起相应的文体谱系。唐宋
晚清民国时期的文体学具有典型的过渡特征,其内涵十分丰富。本卷通过对晚清民国文体学史上的重要论著、选本、文话、诗话、词话、讲义等的个案研究,贯联起这一时期文体学发展的主要节点和脉络,通观这一时期不同学术谱系、学术流派、学人圈之间文学观念的碰撞、交锋、纷争和融通,以文献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将个案、专题分析与晚清民国社会思潮、
明清是传统学术与文学集大成的时代,历史上产生的一切重要文体形式,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过复兴和繁荣局面。这种文备众体的创作实绩,为文体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具体的实践基础,使这个时期文体学的学术视野、研究深度和学术创获不断超越前人。作为中国古代古体学发展的结穴阶段,明清学人在文体形态、文体分类、文体批评及文体学史研究等方面,
先秦两汉是中国文体学发展的滥觞期,孕育着中国文体学的基因,对后世文体理论、文体批评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这一时期文体学史的深入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卷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文体学发生、发展的内部动因、形态特征及演变规律,并深入发掘这些因素与相关的外部背景的互动关系,如礼乐文化、政治制度、经史目录之学等,对先秦两汉文体学的
《博大精深: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是一部简明的中国文学史。它将文学史分作九个阶段,总述每个阶段文学发展的风貌,介绍重点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从“通古今之变”的角度,考察并梳理中国文学的历史流程,用尽可能明晰的线索和尽可能晓畅的语言加以显现,文字轻松活泼,幽默风趣,高度浓缩,信息量大。本书不仅能获得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基本认
本书是为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专业而设计和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在三、四年级期间的学习,同时适合相关级别的基础型、自修型同学的选修。本书第二版修订,对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对文字进行了进一步修改,使本教材更趋完善。本书的内容分精读与泛读两个部分:两个课时以内的内容是课文、作品,也就是精读的内容
本教材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1994年第一版(党秀臣主编)和2011年第二版(李继凯、赵学勇、王荣主编)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内容全面,除绪论外,共29章,不仅包含了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内容,还对发展到当下的新世纪文学进行了介绍,同时还涉及台港澳文学。修订本在尊重原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叙述风格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学术的
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儿童文学与西方儿童文学的发生土壤及发展环境不同,彼此之间存在很多的共通性与联系性。本著作导入“东亚认识论”,围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东亚儿童文学展开讨论,以求更好地廓清东亚儿童文学与西方儿童文学之间的异同,明确东亚儿童文学身上所具有的“主体性”特质。基于时代背景及所处的“儿童文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