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重庆曾师从赵景深、孙席珍、黄源等现代文学大家,在国内外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章,大多有关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人物和湖州的历史人文,本书对此做了较为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内容涉及湖州人文、文坛读札、达夫漫谈、文坛旧事、鲁迅研究等等,基本上都是短少精悍的小文章。徐重庆先生研究近现代史半个多世纪,与中国数以百计的文化老人保持着
本书梳理了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9)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权力场域对文学生产的影响。以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为分界,分析二·二八事件前后报纸、杂志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中,两岸文化人如何与国民党政权的文化宣传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 本书对光复初期台湾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问题的梳理,首先将有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4》立足于对当下上海文学、城市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和动态进行梳理和评析,特别关注到以王安忆、唐颖、潘向黎、周嘉宁、张怡微、薛舒、滕肖澜、王占黑为代表的不同代际的上海女作家近年来的小说创作,另如乔叶对郑州的书写、虹影的重庆书写等,共同构成中国城市文学亮眼的风景。她们的创作普遍以鲜活尖锐的日常
本书是中国文学启蒙和普及的必读经典,流传近百年影响不衰。本书为郑振铎先生代表作《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内容精粹,上起商代中叶,下迄晚清,介绍中国文学史上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重要文体的重点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批评专著和重要批评家,还兼及史学、哲学、古籍版本学等,对中国历代文学的发展流变作了系统梳理,脉络清晰
本书是钱氏《国学必读》的上卷,选编历代文论,自三国以至民国。《国学必读》是钱基博1923年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为普及国学常识而编选的一部教科书,既考虑了读者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求,又兼顾了各个朝代的文章,选文精审。他认为文学“可通国学之邮”,故而以文学为上卷。《骈文通义》是钱基博对骈文的综合研究评点著作,分《原文
本书旨在从不同领域整体性展示青岛文艺理论研究和评论创作的最新成果,推出评论佳作,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年鉴集中收录了青岛老中青评论家的代表性理论评论文章以及学术研讨活动简讯60余篇,共计40余万字。年鉴注重聚焦青岛本土文艺创作,凸显“评论青岛”特色,
这本书由洪子诚先生在北大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讲课的主题是关于“当代文学”的“发生”。“当代文学”常被看作因政权更迭、时代变迁而自然产生。这种对问题和现象的“平面化”处理,引开了我们对许多矛盾、裂缝的注意。在本书中,作者将“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看作中国左翼文学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的演化。由此引出了作者对中国左翼
《十九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是作者早期成名作,原题为《悲壮的沉落》,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的必读书目。本书对19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进行了宏观上的观照和具体层面的梳理剖析,既描述了文学思潮嬗变的渊源与影响,又概括了文学各体裁的时代特征,如16-19世纪中国文化与
本书以秦汉文学为基底,以不同文学体裁为导向,对秦汉文学展开论述。本书从秦汉文学发展政治和社会背景出发,对秦代的统一与制度和汉代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秦汉文学发展的背景。从文学地理分布方面对秦汉文学的发展情况展开论述,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对秦汉文学有全面的了解。基于秦汉文学发展的不同体裁,先后对秦汉散文、诗歌
该书全面地梳理了台湾文学发展脉络、历史沿革、作家群落、作品样式等,共分为三编:第一编,早期台湾文学——从大陆到台湾;第二编,中期台湾文学——从阻隔到汇流;第三编,近期台湾文学——从主潮轮换到多元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