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北京历史的文脉,而且以更加宏观的视野,提出中华文明是由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所组成。本书纵向以北京自有文字记载三千多年以来的三个千年、三大变局做经线,横向以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做纬线,经纬交织、彼此综析,
中国地方志的编修历史较为久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编修理论、方法等。这些理论、方法及与方志相关的文化含义在方志编修者的序、跋中多可找到重要参考。本丛刊收录的主要是《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和其他方志丛刊著录和收录的、现可见的方志之序、跋,旨在将历代方志所载序跋网罗一帙,尤其是由纂修者和名家撰写的序和跋,尽量收入其中。在编排
米景扬先生1956年即到北京荣宝斋工作,长期从事木版、木印画的编辑、绘制工作,也曾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画复制工作,对老北京的文玩界、文化界的往事、典故了如指掌,本书就是他从专业角度,深入浅出地对老北京的文玩、文化进行讲述和诠释。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窑业发展的高峰,同时也是瓷器外销步入全球化的重要阶段。明朝初年,景德镇窑业从元代的繁荣步入战后的恢复,并创立官窑,制瓷水平虽有较高的发展,但是,民窑则陷入低迷甚至停顿,加之洪武锁海令之限制,瓷器仅出现于近邻藩国极少数的朝贡贸易之中,元代民窑外销的兴旺景象至此戛然而止。故宋元以来瓷器贸易的核心地区——东南
《三峡文化研究》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学术集刊,定位于挖掘三峡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包括三峡历史文化、三峡区域经济,内容涉及三峡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相关学术成果。本书是第15辑,共12篇文章,内容涵盖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几
本书由德国著名汉学家福兰阁(OttoFranke,1863-1846)基于其自身的旅行经历撰写而成,于1902年在德国迪特里希出版社出版。全书除序言和附录外,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详细阐述了热河的地理学要素。第二部分,分别从民事和军事管理,人口、地产、税务,以及热河城、避暑山庄、围场等三大方
本书题为《海外承德历史读本》,其中的“海外”在前期既包括从耶稣会时期到过承德的各国传教士,也包括英国国王派来的使团人员,又包括朝鲜祝寿使团派来的使者;中期所指的是德国、英国、瑞典、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探险家对承德的描述;近期主要是以美国的新清史专家为主的学者。所谓的“历史读本”中的“历史”,既是指在承德发生的历史事件
本书分为学术论文和资料介绍两大部分。学术论义部分分为3部分,共收录了8篇论文;资料介绍部分收录了2篇论文。本书的11篇论文都直接或问接地引用了调查成果,在此基础上每个作者从不同的问题意识出发对东南山区山林、山民、山村的历史发展特征进行了探讨。然而,首先有必要在这里说明的是,本书并不是本研究计划的最后结论。我们的田野调查
北京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金元明清,再到近现代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的世界大都市的形成,以及当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都是北京作为世界大都市的传奇般的扩写。这一雄伟的历史进程和时间的铸造,使北京成为了人类的建筑杰作。《北京传》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梳理出这座伟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全景观。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这片沃土不仅为四川人民提供了丰盛富饶的物产,让这里的人民能够丰衣足食,同时还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展示了四川各个文化领域的起始及发展。从水旱从人的农耕文化,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风程仆仆的交通文化,到百娇千媚的蜀锦蜀绣,引领世界的盐井文化,个性鲜明的传统戏剧,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