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一般原理出发,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国外与国内相结合的方法, 对政策性住房金融的运行与发展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在对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基本构成、内涵、特征及其经济功能进行定位的基础上, 从住房的外部性、准公共产品特征, 住房市场的垄断等方面对住房的福利经济特征进行分析。同时, 从资金的筹集、运用和管理三个方面, 分析了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运行的有效性。本书还通过比较各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机构与融资模式, 对各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共性进行总结与评述, 在
李晓红(1976-),女,汉族,内蒙古兴安盟人。经济学博士,现任职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主任,副教授,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现代金融理论,政策性金融理论的研究,近年来以政策性住房金融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并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科研工作。
1 绪论
1.1 政策性住房金融问题的提出
1.1.1 为什么会有住房问题
1.1.2 为什么会有政策性住房金融
1.2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定义与功能
1.2.1 住房金融与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定义
1.2.1.1 住房金融的定义
1.2.1.2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定义
1.2.2 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1.2.2.1 引导功能
1.2.2.2 补充功能
1.2.3 政策性金融与财政、商业性金融的关系
1.2.3.1 资源配置的主体及其性质
1.2.3.2 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原则
1.2.3.3 资源的配置客体
1 绪论
1.1 政策性住房金融问题的提出
1.1.1 为什么会有住房问题
1.1.2 为什么会有政策性住房金融
1.2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定义与功能
1.2.1 住房金融与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定义
1.2.1.1 住房金融的定义
1.2.1.2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定义
1.2.2 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1.2.2.1 引导功能
1.2.2.2 补充功能
1.2.3 政策性金融与财政、商业性金融的关系
1.2.3.1 资源配置的主体及其性质
1.2.3.2 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原则
1.2.3.3 资源的配置客体
1.3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研究现状
1.3.1 政策性金融
1.3.2 住房金融
1.3.3 政策性住房金融
2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理论阐述
2.1 公平与效率的福利经济理论
2.1.1 福利经济学的主旨
2.1.1.1 效率优先论
2.1.1.2 公平优先论
2.1.1.3 效率与公平兼顾论
2.1.2 帕累托标准——市场效率
2.1.3 收入分配理论——社会公平
2.1.3.1 功利主义公平观
2.1.3.2 罗尔斯主义公平观
2.1.3.3 市场主导公平观
2.1.4 政府干预理论
2.1.4.1 不完全竞争
2.1.4.2 外部效应
2.1.4.3 公共物品
2.2 福利国家论
2.2.1 福利国家的含义
2.2.2 福利国家的目标
2.2.2.1 效率作为一个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2.2.2.2 维持生活水平也有不同的内容
2.2.2.3 减少不平等作为目标则属于公平问题
2.2.2.4 社会一体化
2.2.2.5 管理可行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2.2.3 福利国家的主要内容
2.2.3.1 收入均等化
2.2.3.2 福利社会化
2.2.3.3 就业充分化
2.2.3.4 经济混合化
3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基本构成
3.1 住房的福利经济特征
3.1.1 住房的外部性
3.1.2 住房的公共产品特征
3.1.3 住房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3.2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基本要素
3.2.1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构成要素
3.2.1.1 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
3.2.1.2 政策性住房金融工具
3.2.1.3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融资模式
3.2.1.4 政府的参与与干预
3.2.2 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基本内涵
3.2.2.1 责任主体是政府
3.2.2.2 目标是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提供资金支持
3.2.2.3 能够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
4 中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5 中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公平与效率选择
6 中国政策性住房金融运行的有效性分析
7 政策性住房金融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
8 中国政策性住房金融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