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2版)》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理解组织行为的基础理论、重要原理、主要方法与应用工具。在章节安排方面,《组织行为学(第2版)》采用简洁清晰的“三水平整合”模式,首先从个体行为开始,阐述了人格、能力与学习、知觉、价值观与态度、情绪与压力管理、动机与激励等理论;然后扩展到群体行为,包括群体管理、领导、冲突管理等内容;最后是组织系统行为,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及组织变革等战略性议题。《组织行为学(第2版)》继承了经典的著述逻辑,有利于学生的入门、学习与领会。《组织行为学(第2版)》不仅内容简洁、深入浅出、行文紧凑,而且在紧跟理论前沿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本土化反思与体验式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组织行为学(第2版)》的实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组织行为学(第2版)》可作为普通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MBA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管理培训课程的教材。对组织行为分析兴趣盎然,但又对大部头经典著作望而却步的读者,在自我学习与自我体会时将会发现,《组织行为学(第2版)》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六年前,我们通力合作,一起编撰了本书的第一版。当我们将书稿交给出版社付印时,不免心怀忐忑,唯恐编撰水平有限,无法达到读者和各界对本书的期待。时间虽然总是匆匆而过,不曾为谁做任何停留,但也总是有意无意中记录着一些事。本书也不例外。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从这六年来读者的使用经验和评论反馈来看,第一版教材基本达到了我们期望的目标——让读者受益,让读者满意。
读者的满意也让我们有了动力来对原版教材进行修订,以让这本教材得到改善,并让读者从多个方面得到更多的收获。因此,2015年下半年,编者团队和编辑团队就教材的修订工作进行了前期沟通,并于2016年初正式启动教材的修订和再版工作,最终成果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组织行为学》(第二版)。
总体来看,通过修订,这本教材的逻辑更为简洁清晰,结构更为合理,特色更为鲜明。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结构更为优化,行文更为简洁、通畅。此版修订主要是对原版教材进行“瘦身”(精减篇幅)和“健身”(优化内容结构)。在使用这本教材的六年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自身应越完备越好,而且还应综合考虑使用对象的具体需求,更应为读者切身考虑更多现实问题。显然,任何一本教材都想为读者提供更多、更翔实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就会使教材越编越厚。但是,无论是MBA学生还是大学生,其教学课时、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这种冲突导致的问题就是,教材的部分内容无法被充分使用。所以,我们主要删去了原版中的沟通与谈判、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跨文化管理等章节。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考虑到,在当前的MBA课程体系中,不仅有“组织行为学”课程,还包括了“管理沟通”、“商业伦理”(或“企业伦理”)、“跨文化沟通”等相关课程,学生们可以从专门的课程中学到更为系统的知识。此外,我们调整了价值观、认知、激励、领导、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等相关章节的内容结构,使整本教材的可读性更好、逻辑性更强。
第二,经典特色更为鲜明,读者使用更为实惠。教材的修订,不仅需要求新,更要讲究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本版教材总体上完全继承了上一版教材三个方面的主要特色:一是独具匠心、读者友好的行文风格;二是情景模拟、实战学习的应用导向;三是逻辑简洁、视野开放的编写理念(见第一版前言)。这么做的好处之一就是,以前使用第一版教材的读者,在使用本版教材时,不会面临非常大的“转换成本”。尤其是对教师而言,可以非常方便地把相关教学资源转换到本版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学生而言,本次改版的结果至少带来两大福利:一是教材更为精炼了,相对上一版,本版教材在保证核心内容更完善的基础上,将页码减少了25%左右,这样更方便携带、更容易读完。二是价格也随之下降了差不多30%,虽然价格远非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但本书仍然希望在给您带来“精神大餐”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给您送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本书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与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多位同事亲密合作的结晶,基本上沿用了上一版的作者团队。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胡立君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唐春勇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石军伟教授担任主编。三位主编首先拟定了基本的编写大纲,综合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教材审定专家、著名组织行为学专家、浙江大学王重鸣教授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完善后,确定了本书的修订改版方案。具体而言,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删除了沟通、文化差异、跨文化管理和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等三章的内容;将谈判的相关内容融入冲突管理,将组织文化融入组织结构设计;优化了群体与团队相关内容;调整了工作动机与激励、领导等相关内容;对部分章节名称化繁为简,最终形成了精编版共12章的内容体系。依行文顺序,具体分工如下:第1、2章由潘妍、唐春勇撰写,第3、6章由唐春勇、张微微撰写,第4章由唐春勇、江永撰写,第5章由唐春勇、杨付撰写,第7章由李伟、刘美荣撰写,第8章由黄密、石军伟撰写,第9章由唐春勇、江永、张萍撰写,第10章由杨山、胡立君撰写,第11章由王胜、胡立君撰写,第12章由刘红艳、胡立君撰写。最后,由胡立君、唐春勇、石军伟三位主编进行统稿、修改与定稿。
在本书修订、改版和撰写过程中,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尹杰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尹杰先生不仅负责与教材审定专家团队,以及地处武汉、成都两地的作者团队进行多方沟通,而且还深度介入了本书部分内容的调整方案确定工作,从最初的选题、定题,到各章节编撰工作的协调,直到本书的最终定稿,若没有尹杰先生持之以恒的热情、耐心与执着的敬业精神,本书的修订工作可能还会推迟很久与读者见面。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在本书编撰过程中,编者参考了许多宝贵的文献,已经尽可能地在书中详细注明。若有遗漏,敬请谅解,并请来信来函至出版社告知,以备本书再版时,一并修订。
尽管我们已经为读者提供了两个版本的教材,尽管我们真心希望能够有更长的时间来做得更好,以便不辜负读者们的期望,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书肯定还存在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我们一直期待着诸位的批评和指正。你们的意见和帮助,是我们能够持续进步的重要力量之源。
1 导论
引例——当危机降临
1.1 组织面对的环境因素
1-1.1 经济全球化
1.1.2 劳动力多元化
1.1.3 技术与质量管理
1.1.4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1.1.5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1.1.6 新型雇佣关系
1.1.7 “80后”员工管理
1.2 组织行为学的起源与发展
1.2.1 科学管理理论
1.2.2 人际关系运动与霍桑试验
1.2.3 组织行为学的学派与发展
1.3 组织行为学概述
1.3.1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领域
1.3.2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模型
1.4 案例讨论
1.4.1 科维特公司的衰败
1.4.2 李明的转机
本章小结
本章英文词汇
本章团队实践活动——瞎子摸号
本章思考题
2 人格
引例——管理员工的困惑
2.1 个体差异与人格特质
2.1.1 个体差异及其缘由
2.1.2 人格的影响因素
2.2 人格特质理论
2.2.1 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2.2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2.2.3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
2.3 个体差异与工作
2.3.1 大五人格
2.3.2 控制点
2.3.3 自我效能
2.3.4 成就取向
2.3.5 自我监控
2.3.6 马基雅维利主义
2.3.7 自尊/
2.3.8 A/B型人格
2.3.9 前瞻性人格
2.4 人格与工作相匹配
2.4.1 Holland模型
2.4.2 MBTI模型
2.5 案例讨论:约翰的危机
本章小结
本章英文词汇
本章团队实践活动——创新之“星”
本章思考题
3 能力与学习
引例——丽莎的职场挫折
3.1 能力
3.1.1 体质能力和心理能力
3.1.2 能力倾向
3.1.3 创造力
……
4 知觉
5 价值观与态度
6 情绪与压力管理
7 动机与激励
8 群体管理
9 领导
10 冲突管理
11 组织结构、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12 组织变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