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女人》以古典肃剧世界作为思考的参照点,实际关注的是这样一种女性类型在西方文明史中不同时代所呈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样貌。她们名叫潘多拉,安提戈涅或阿佛洛狄特。她们从古希腊神话诗和肃剧世界中走出来,摇身变成二战期间在巴黎舞台上演出的女主角,或二十一世纪女性当代艺术展的女创作者。她们是中世纪晚期的神话诗书写者,是欧洲文明史上*早以写作谋生的职业女作者。她们是十九世纪末成就现代雕塑的转变因而也导致自身毁灭的女雕塑家。她们是二十世纪的女思想者、女智识人和女小说家。克里斯蒂娜·德·匹桑、卡米耶·克洛代尔、西蒙娜·薇依、玛格丽特·杜拉斯。她们的目光触及哲学、诗歌、戏剧、小说、艺术、电影等等不同创作领域。她们的生命轨迹离不开创作这一据说是让人类*有可能与神接近的动作。创作是她们实现自我完成的过程。与此同时,女人身份与创作者身份在她们身上的撕裂似乎也比其他人明显。
吴雅凌,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目前从事比较古典学研究,著译有《神谱笺释》(2010年)、《劳作与时日笺释》(2014年)、《柏拉图对话中的神》(2012年)、《黑暗中的女人:作为古典肃剧英雄的女人类型》(2016年)等。
阿努依的安提戈涅
黑暗中的女人
潘多拉的记忆
女人神话与诗人
阿佛洛狄特的缺席
匹桑与神话诗
纳喀索斯的时代
萨拉邦德与基尔克果
卡米耶·克洛代尔
玛格丽特·杜拉斯
薇依的门
修辞的病态
《黑暗中的女人》:
卡米耶·克洛代尔……她有一双蓝色的不温顺的眼睛。她天生痴迷泥土和石头。在那个属于男人的职业和世界里,她过早地确立自己的才华和使命。
在她身上奇妙地混合着女人和雕塑这两种特质。从米开朗基罗到罗丹,古往今来雕塑是男人的事。身为女人的她偏偏天赋有不合时宜的才华。身体与灵魂的冲突在她身上不可能解决,终于以疯狂作为出口。
从她六岁那年用泥土捏出第一件“作品”起,这样的人生悲剧似乎就已注定。
如今我们确乎难以想象,仅仅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一个女子做雕塑有多么艰难。尤其她想要做得和男人们一样好,甚至比男人们还好。从这一点看来,卢梭当初为爱弥儿和苏菲设计截然不同的教育,实在是有道理的。
十二岁拜师阿尔弗雷德 ·布歇。十七岁完成弟弟保尔的头像。十八岁自立雕塑室。十九岁遇见罗丹。
1883年,罗丹四十三岁,正在造《地狱之门》。《青铜时代》的非议已成过往。他穷尽一生没能完成的作品已开始为他带来光环。他把作品当成大教堂来做,而一座宏伟的教堂要耗尽几世纪的心力。
1883年,她眼睛明亮,表情倔强。走路有点儿瘸,勇气十足,像个少年。
在罗丹工作室里,女人只以模特的身份出现,工作时脱光衣服,罗丹只雕塑裸体。她们屈从他的指令和审视。在这属于男人的大工场里,女人的美以某种无情然而精确的方式被蹂躏在泥土中。
她是例外。她是来做雕塑的。很快她就得到同事的认可,开始负责罗丹作品里的局部粗雕。我们迄今依然分不清楚,在《地狱之门》里,在《加莱市民》里,究竟有多少细节出自她手。
她擅长大理石,以女性的细腻对待坚硬的材质。她懂得大理石亦有脆弱之处。
罗丹的那群女学生介绍自己为“罗丹先生的学生”。她是例外。自 1883年首次参加巴黎沙龙起,她自称为“罗丹先生、布歇先生和杜勃瓦先生的学生”。她如此确定自身的才华,毫不怀疑属于她的荣耀迟早会绽放。她并不知道,“罗丹的学生”这一称号终将成为她一生的梦魇乃至死后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