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但需要诸多的外部条件,还需要学校内部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管理理念、教学变革等方面的更新与转变。而与教师日常工作*密切的教师领导与管理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更是起着关键作用。《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探讨促进教师发展的、领导与管理,认为正确的领导需要依靠有效的管理来实现,而有效的管理也需要正确领导的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单维的领导或管理都不可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只有变革领导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在领导与管理层面齐头并进,才有可能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并唤醒教师的职业尊严。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但需要诸多的外部条件,还需要学校内部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管理理念、教学变革等方面的更新与转变。而与教师日常工作最密切的教师领导与管理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更是起着关键作用。本书探讨促进教师发展的、领导与管理,认为正确的领导需要依靠有效的管理来实现,而有效的管理也需要正确领导的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单维的领导或管理都不可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只有变革领导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在领导与管理层面齐头并进,才有可能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并唤醒教师的职业尊严。
本书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管理变革的成效与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在教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教师管理流程逐步完善,多样化的教师管理模式丰富了我国教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关注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制约了教师管理的本质,管理效率低,教师自我管理意识淡薄,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促进机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学习型组织、激励和保障制度等有待建设。
基于对教师管理现状的分析,本书认为,在当前我国学校转型与变革的背景下,各种力量、利益、关系都处在不断的重组和形成之中,人作为学校变革、学校持续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正在获得更多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学校领导与管理一贯依靠的传统的制度约束和控制、简单的奖惩已不能适应变革的要求。这就需要重新认识教师在领导与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不同层面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成就多元主体的“生命精彩”。
接下来,本书探讨了学校变革进程中教师领导与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重心下移,关注对教师领导力的开发,从方法论的视角加强对教师管理适切性的研究,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是有效调动教师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制。
然后,本书对影响教师领导与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纵贯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在学校转型变革的进程中,影响教师发展的各种因素错综交织、不断变化。可以说,只有内外部诸多因素共同发挥积极的、有效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教师领导与管理,教师的发展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外部因素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法律身份与地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内部因素更多聚焦在组织文化、学校领导、中层管理者、教师领导者、教师自我更新意识等几个层面。
最后,作为教师领导与管理的实践应用,领导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也是本书探讨的重点。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多层次性、多主体性等特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与管理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长程性、适切性、公平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而如何领导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本书也提出了策略上的建议:研究性学习团队的培育、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教师领导力的开发以及教师专业自觉性的提升。
希望本书能够对提升教师领导与管理有所帮助。鉴于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李飞,1974年出生,安徽省砀山县人。2011年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台湾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担任“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江苏省2014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等课题。参与2011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等项目。荣获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近五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获得荣誉。
绪论
一、实践反思及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论题解析
三、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及论文基本结构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管理变革的成效与问题
一、教师管理变革成效
二、教师管理问题透视
第二章 教师领导与管理的价值取向更新
一、从关注“成事”转向注重“成人
二、取向更新之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第三章 学校变革进程中教师领导与管理的方式转变
一、重心下移:教师领导力开发
二、刚柔相济:教师管理的适切性
三、专业引领:教师领导与管理内涵的当代理解
第四章 影响教师领导与管理转型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第五章 领导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与策略
一、领导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二、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与管理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管理变革的成效与问题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一项任务、一门学科,它还以人为核心。因为每一项成就都是管理者的成就,每一次失败也是管理者的失败。是人在管理,而不是‘力量’或‘事实’在管理。管理得当还是管理不善取决于管理者在个人理想、奉献精神以及正直无私方面的表现。”①教师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因而对教师的管理便成为决定教育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30年是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30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教师管理的变革也与时俱进,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师管理观念的影响,管理者缺乏对教师职业特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认识与反思,思维方式简单,教师发展意识淡薄,导致我国的教师管理工作普遍遭遇困境。因此,成效与问题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管理变革的主要特征。
一、教师管理变革成效
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管理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意义上的教师管理除了对教师的使用和管辖外,“而且还应包括如何通过建立集体教研、专业发展、梯队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②。实践表明,我国教师管理在逐步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同步发展,进而使学校走向了现代化建设的轨道。
(一)教师管理流程逐步完善
教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总体来讲,教师管理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教师的聘任、教师的培养与使用以及教师的离任。”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这种三阶段的教师管理流程也逐步得以完善。
1.教师任职资格与聘任制度基本健全
(1)师资培养的要求和标准。
我国的师资要求和教师资格标准是由国家确定并由地方组织认定的。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教师资格条例》(1995]、《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1996]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以此来规范教师教育过程。2001年1月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2001年4月1日后,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提出了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基本要求。教师职务申请者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应符合以下原则:首先,要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学位或证书。如高中教师,必须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及其以上学历。其次,教师职务申请者必须通过普通话测试。普通话是一种官方教学语言,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规定了三级水平(六个等级),即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要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必须达到二级乙等或以上水平,即测验错误率低于20%才算通过。但在少数方言复杂地区,申请者的普通话等级可以放宽到三级甲等或以上,这意味着测验错误率应小于30%。此外,教师申请者还应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需要通过四个特别测验,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同时,申请者还必须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教学能力,包括学科教学、教学过程、课堂管理、板书、课堂问答、师生交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