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奔向成功的道路上,切不可为失败找借口,应该为成功找方法。遇到挫折,无论怎样找借口,*终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从中汲取教训,调整工作方法,才能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本书作者通过具体可行的案例,不仅详细地介绍了众多职场人的成功方法,还告诉读者朋友应该怎样制定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拓展人脉、创造优良业绩。作者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一边读一边思考如何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这不是鸡汤散文,更不是魔幻小说,而是一本与您的工作、您的职场密切相关的实用书籍,希望它能陪伴您攀上成功的高峰。
这个世界上没有注定失败的人,但有些人的身上 却带着一些注定会导致他无法成功的特质。为自己寻 找各种各样开脱的理由,就是这样的特质之一。
施小若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失意人,大学毕业已经 七年的她至今还只是一个初级文员。在公司里,施小 若给人的感觉是可有可无,领导拿她当空气,同事也 对她视而不见,除了每个月考勤表上固定出现的“施 小若”三个字之外,她没有一丝一毫的存在感。
其实,同事们对她的轻视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员 工在公司做了七年,却始终没有前进一步,没有向上 升一级,任谁也是不会重视的。时间长了,连施小若 自己都有些轻视自己了,她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失败 者,以后恐怕也不会有多大的改观。
其实,施小若一开始也曾经有过“雄心壮志”, 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她也曾经想过通过努力实现自 己的价值。但是,每每当她下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 ,却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寻找各种理由让自己退缩。
在进入公司第二年的时候,施小若作为经理助理 的人选之一被提名,她却主动放弃了,她给自己找的 借口是“不善于与人相处,害怕引起经理的反感”。
之后的一年,施小若还失去了两次外派学习的机会, 她的借口是“这样的机会竞争一定非常激烈,自己肯 定争不过其他同事”。而在去年,朋友看到她在公司 这样不得志,还曾经建议过她跳槽到其他公司重新来 过,结果简历都投了出去,到面试的时候施小若又打 了退堂鼓,她的理由是“面试也未必能被录取,要是 万一失败了,现在的工作也可能都保不住了,而且到 了新的工作环境中,什么都要重新适应”。
总之,施小若总是能够寻找到各种各样退缩的借 口,最终一事无成。就这样,她每天做着重复性的工 作,毫无成就感可言,年近三十却还不知道自己的未 来在何方。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几个施小若这样的人。
施小若这样人的特点是临事而惧,没有勇气做事情, 遇到稍有困难的事情就会退缩。当然,为了表明自己 的退缩不是软弱,他们会在内心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以证明自己如果不退缩就必然会失败,因此退缩是 明智之举。
像施小若这样的人,面对一个比自己当前层次更 高的工作,她是绝对不敢去争取的。她会这样安慰自 己:这个层次的工作自己无法胜任;这个工作的竞争 一定非常激烈;这个工作需要更高的学历;以自己的 条件是不可能被录取的;即便被录取了也无法做好, 最终还是会被解雇…… 这种人的理由各种各样,但终归到最后无非一句 话:我的失败是注定的,因而我不能去尝试。殊不知 ,越是不敢尝试,就越是没有成功的机会。所以,施 小若就在失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到完全无法脱身 。
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起点是一样的 。大学毕业,有几个人的工作是家里面安排好的?刚 刚步人职场,有几个人能迅速找到靠山?工作刚刚人 手,有几个人不是眼高手低?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 成功者和失败者便开始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成功者敢 于去尝试,失败者畏缩不前,最终在职业道路上成功 者与失败者分道扬镳,双方越拉越远,直到走出不同 的人生轨迹。
成功者与失败者分开的第一个岔路口,便是决定 他们各自命运的地方,这个岔路口就是如何看待职业 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成功者选择为解 决问题寻找方法,而失败者选择为逃避问题寻找借口 。尔后,成功者用方法解决了问题,失败者用逃避丧 失了机会,不同的选择最终造就了不同的结果。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施小若并非没有成 为成功者的机会,但她用借口把问题搪塞掉了,从而 丧失了机会。
像施小若这样的人,无论命运给她多少次机会, 她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机会再多,也没有她能 够想出的借口多。有句调侃的话:借口就像是头上的 头皮屑,只要找一找,总是能够找到的。
一个注定失败的人总能够找到自己无法成功的理 由,从而给自己以退缩的借口。就像我们无法叫醒一 个装睡的人,我们也无法让一个有各种各样借口的人 成为成功者,因为他的特质决定了他必然失败。
成功者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便是告别这种 特质,将寻找借口的精力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面。有趣的是,成功者用在寻找方法上面的精力,往 往与失败者用在寻找借口上面的精力一样多,双方取 得的结果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