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散文向你微笑:吴然的24堂语文课 本书是“作家走进校园”丛书中的吴然卷,收录了吴然入选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散文和散文诗,包括《太阳花》《和花朵说悄悄话》《走月亮》等经典篇目。全书以语文课的形式呈现,分为妈妈教我一个字、童年的风筝、校园的钟声、人与自然等二十四堂课,每堂课后均附有“读写提示”,由作者亲自点评和分析,如同和作家面对面,在作家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中获得阅读的力量和写作的快乐。 《作家走进校园》序 肖复兴 崇文书局编辑出版一套“作家走进校园”丛书,其中选有我的一本,我感到很荣幸,又嘱我为这套丛书作序,我更感到荣幸。看看加盟丛书的其他几位作家朋友,和我年龄相仿,便想当年和读这套丛书的中小学生一样,也曾经是个学生,坐在校园里,渴望作家能够走进校园,和他们促膝交谈,将心中缤纷如花的一些想法,和纷乱如云未解的困惑,抛给他们,问问他们,听听他们怎么说。这会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参照物。 我没有赶上这样的好时候,在我读中学的整个六年中,没有见过一位作家走进我们的校园。但是,我应该还是幸运的。初二的那一年,我们学校的特级数学教师阎述诗先生去世了,诗人光未然写来一封悼念的信,贴在了校园的板报上。因为抗战期间阎述诗先生为光未然的《五月的鲜花》谱曲,这首著名而动人的歌曲,至今仍在传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作家的笔迹,趴在板报前仔细地看,想看看和我们学生写在作文本上的作文有什么差别。光未然的这封信,引起我对作家的兴趣和想象。 初三的暑假,我见到的第一位作家是前辈叶圣陶先生。虽然不是在我们的校园,而是在他的家中,但因是第一次见到作家,而且是蜚声中外真正的作家,心里很是激动。和他交谈之后,再来读他的文章,感觉不一样。记得那时在语文课本里读他的《多收了三五斗》,在他的书中读《稻草人》和《春联儿》,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个难忘的印象,写进收入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高一的那一年,冰心先生的散文集《樱花赞》出版了,我买了一本。那是我读到冰心先生的第一部作品,对她充满想象,可惜,我见不到她,她从未走进我们的校园。我便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到她出版的所有作品集,并且整本抄录了她的《往事(二)》。未见其人,却在文字中是那样的熟悉,冰心先生的这些书籍,对我青春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应该格外感谢在那时候在校园里和冰心先生的邂逅,当然,指的是和她的作品的邂逅。 作家走进校园,更重要的是作家的作品走进校园。从而使得学生们更方便地读到作家所写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这是最为重要的。 其实,这是一种双向的选择,相互的走进。既是作家走进校园,也是同学们走进作家,在校园里的邂逅与碰撞,撞击出的火花才会璀璨而有趣。校园的青春气息,同学们的爱恨情愁,乃至叹息和痛苦,在作家的文字中可以找到幽婉的回声。同学们内心深处激荡起的涟漪,会在作家作品的风的吹拂下,变得惆怅,也变得摇曳生姿,是那样的清澈见底,清纯可爱,活色生香。 因此,作家走进校园和同学们的邂逅,是多了一些大朋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的平台,让同学们多了一些青春别样的参照物,多了一些成长有益的文本,多了一些情感丰富的密码,而不仅囿于作文成绩的提高,从中只是为找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或摘抄一些漂亮的词句,然后在自己的作文中去现兑现买。 我一直这样认为,青春季节的阅读,是人生之中最为美好的状态。实现这种美好的状态,需要和现在的三种阅读状态做决绝的斗争,便是拇指阅读、碎片阅读和实用主义阅读。拇指阅读,指的是现在越来越普遍的手机微信,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朋友圈”。碎片阅读,指的是现在流行的网络阅读方式,这种方式,更多获取的是信息,而信息和阅读是两码事。实用主义阅读,前面所说的只是为了写作文,便是实用主义阅读的一种。 实现这种美好的阅读状态,首先要坐下来,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认真去读。这种阅读,会让你的心里充满美感、善感和敏感,会让你和现实拉开一点距离,对生活的未来充满一点想象,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一定发生,而即将发生的那一切将会都是很美好的。我以为,这就是这种阅读状态给予一个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最重要的收益了。 青春季节的阅读,融化在青春的血液里,镌刻在青春的生命中,让我们一生受用无穷。而在这些的阅读之中,文学书籍的作用在于滋润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的温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是无可取代的。日后我们长大当然可以再来阅读这些书籍,但和青春时的阅读已是两回事,所有的感觉和吸收都是不一样的。青春季节的阅读和青春一样,都是一次性的,无法弥补。一切可以从头再来,只是安慰自己于一时的童话。 青春季节的阅读,确实是最美好的人生状态,是青春最好的保鲜和美容,是生命最好的回忆和纪念。 崇文书局出版的这套“作家走进校园”,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他们选择的作家,是为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选择的文章,是语文教材和考试试题中同学们所常见的。这套丛书,便为作家和同学之间搭建了这样一个更为方便和通畅的平台与通道,让彼此有一次邂逅,有一个选择,有一种碰撞。我相信,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如果从这里,你们能够获取一点感悟和力量,听到一点发自内心真诚的声音,发现到一点青春成长的轨迹,当然,还能多一点文字与情感表达的方法和能力的话,我相信你们肯定不会虚度年华,而会长得结实而丰腴,一夜恨不高千尺地长大。回过头,你会感谢这套丛书或这套丛书的一本。那么,我要代表加盟这套丛书的作家们说,也要谢谢你!
吴然,1945年生,云南宣威人。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日报集团高级编辑,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散文、散文诗集《一碗水》《走月亮》《火把花》《樱花信》《天使的花房》《铁门与锁》《小鸟和守林的老人》《牵手阳光》等三十多部,以及评论集《儿童文学札记》《幻想之美》。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第五届、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项大奖。散文60多篇(次)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冀教版、湘教版、北京版、教科版、鲁教版、台湾版、香港版等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中文教材。 第1堂课 和花朵说悄悄话(上) 草地上的联欢会 2 珍珠雨 3 绿草地 4 云娃娃 5 弯弯的彩虹 6 孔雀舞 7 村里的塔 8 【读写提示】 9
第2堂课 和花朵说悄悄话(中) 太阳花 12 和花朵说悄悄话 13 菊 花 14 爷 爷 15 种水珠 16 月光花 17 拾花瓣的小姑娘 18 【读写提示】 19
第3堂课 和花朵说悄悄话(下) 鸟 树 22 河滩上 23 夏天的故事 24 麻 雀 25 酸木瓜 26 大象树 27 雪人胖胖 28 木雕象 29 【读写提示】 30
第4堂课 妈妈教我一个字 走月亮 34 母亲的玉镯 36 妈妈教我一个字 38 信啊,信 39 我捧起了珍珠 40 书 包 41 村里的打铁铺 43 【读写提示】 45
第5堂课 童年的风筝(上) 兄弟树 48 捉石蹦 50 斑 鸠 51 牛 52 【读写提示】 56
第6堂课 童年的风筝(下) 老陀轶事 60 火 柴 63 铜墨盒 66 老鸭子 70 【读写提示】 73
第7堂课 唱吧,快乐的节日和风情(上) 闹春牛 76 抢春水 77 杨梅会 79 彩蛋节 80 秋千会 81 泼水节 82 【读写提示】 83
第8堂课 唱吧,快乐的节日和风情(中) 火把节之歌 86 鲜花节 93 尝新节 95 贺新房 96 【读写提示】 97
第9堂课 唱吧,快乐的节日和风情(下) 长街宴 100 踩新路 102 葛根会 104 赛马三月街 106 【读写提示】 108
第 10 堂课 花篮里的歌 老师的生日 112 我会永远记得 113 高高的银杏 114 礼 物 116 毕业树 117 尊师树 118 段先生 119 【读写提示】 121
第 11 堂课 校园钟声(上) 民族小学 124 喊沙民族小学 126 那条河 128 【读写提示】 130
第 12 堂课 校园钟声(下) 小岛岛 134 巴坡小学 136 月亮池 138 梧桐树 139 【读写提示】 140
第 13 堂课 月色多美好 滇池月色 144 洱海月 146 玩月亮 150 夜石林 152 【读写提示】 153
第 14 堂课 聆听水声(上) 歌 溪 156 苍山溪水 158 摩梭人家 160 糯千卡河 163 【读写提示】 165
第 15 堂课 聆听水声(中) 都江堰的水声 168 一碗水 172 抚仙湖 174 翠湖二题 176 【读写提示】 178
第 16 堂课 聆听水声(下) 碧塔海 182 珍珠泉 184 花 溪 185 黄果树瀑布 188 【读写提示】 190
第 17 堂课 那些好吃的东西 火腿香 194 风吹豆豉 197 保山夜间小吃 198 好吃的东西 199 【读写提示】 201
第 18 堂课 人与自然(上) 那只红嘴鸥 204 云杉坪 206 牛恋乡 208 我和乌丽娜 210 【读写提示】 212
第 19 堂课 人与自然(下) 两只小熊 216 我的小马 218 哭泣的昆虫(三题) 219 小鸟和守林老人 221 踏雪访茶花 222 【读写提示】 224
第 20 堂课 远方的风景(上) 沿着怒江的激流 228 今晚我们住喜洲 237 骑马上鸡山 239 【读写提示】 248
第 21 堂课 远方的风景(中) 香格里拉二题 252 从中甸去德钦 255 白水台看云 263 【读写提示】 265
第 22 堂课 远方的风景(下) 多依河 268 菌子山的石头 270 相约普者黑 272 【读写提示】 274
第 23 堂课 散文诗——美丽的文体(上) 大理石 278 火把花 280 关于秋天(三题) 281 樱花信 284 三月,我们去植树 285 春天的拜访 286 【读写提示】 287
第 24 堂课 散文诗——美丽的文体(下) 我匆匆走过 290 山茶花 291 太阳鸟 292 高黎贡山的声音 293 同 行 298 【读写提示】 299
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许许多多的小学生,有傣族小学生,有景颇族小学生,也有阿昌族和德昂族小学生,还有汉族小学生。他们的穿戴不同,他们的语言不同。可是,他们来到学校,就都成了好朋友。他们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美丽。他们一齐向高高飘扬的国旗问好,向老师问好,向在校园里飞蹿欢叫的小鸟问好!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他们跟着年轻的女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老师读一句,他们读一句。他们的声音真好听!这时候是多么安静,连树枝都不摇动了,鸟儿都不吵了,蝴蝶们也停在花朵上,好像一切都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一只猴子、一只山狸,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看着小学生们读课文、画图画……当小学生们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时,也会招引来许多小鸟,甚至孔雀、马鹿和麂子。 啊,这是一所民族小学,一所南方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喊沙民族小学 来到喊沙民族小学,正赶上放午学。一位老师敲着挂在西西果树上的钢管,炸耳的脆响声里,孩子们从教室里吵吵嚷嚷轰跑出来。有的把书包往树枝上一挂,叫喊着跑到河里去了。学校旁边的小河里,立即响起拍打水花的声音和嬉笑声。有的簇拥着,从我身旁走过,叽叽喳喳说着傣话,溶进蔷薇花、绒球花的路径。在明亮的亚热带的阳光下,这些鲜艳如花的傣家孩子们,给我以极大的兴奋。随着他们的离开,学校里静寂下来,四周的竹篱草顶教室,像鸟窝一样空荡了。 学校里有六位老师,这时都走了出来。我们在一蓬凤尾竹下交谈,彼此介绍。我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他们的名字:杨德清、阎菊英、丙、熊凤珍、杨爱萍、赵维丽。都是年轻人。只有杨爱萍结婚有孩子了,孩子也只有十个月。奶奶又领孩子,又帮她做饭。她爱人是一位公安人员,在梁河县工作。她想把爱人调到瑞丽市来,报告写了几个月还没有动静。看到她着急,同伴们和她开玩笑,她红着脸跑开了。学校里没有食堂,只有杨爱萍一放学就可以吃到热饭热菜,其他老师还得自己烧火现做。我到过几所民族小学,都是这样。比较起来,边疆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要艰苦多了。我对他们充满敬意。 热情的老师们邀请我和他们一齐煮饭吃。他们除住房外,各有一间小厨房,都是竹棚。几位年轻女教师,不仅住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厨房也是整整洁洁的。只是苍蝇多,老鼠多,简直没法治。受她们的影响,或者监督,学校里唯一的男教师,被她们戏称为“独儿子”的杨德清,也很爱干净。杨德清矮矮胖胖的,一团和气。他当老师已经两年了,看来他很爱他的工作。他的书桌上,有教科书,有作业本,有教学参考书和教育学之类的书,也有诗歌和小说,还有一束新鲜的玫瑰花,插在一个罐头瓶里。看来他也很会生活。我到厨房里来,他只让我往火上添柴,其他事不要我插手。不一会,他焖热了饭,炸花生米,炒豆腐,炒青辣子,最后又冲了一锅小葱蛋花汤。一阵子忙乎,弄得他满脸通红,鼻尖冒汗。 吃饭了,各人把各人准备的饭菜,汇集到阎菊英的厨房里来,出自五位老师之手的不同的菜肴,摆满了一张方桌。不是什么大鱼大肉,都是普通平常的菜食:白菜、四季豆、花生米、牛干巴、酸菜豆腐、洋芋、辣子、小干鱼……摆在一起是那样丰富,那样新鲜。除了色香味俱全,还有什么呢,还有老师们纯洁美好的心愿。我不是他们的客人,而是他们的朋友。傣族女教师丙,拎来一壶甜酒。花瓷碗里倒了酒,我们举起来,为愉快的聚餐干杯!六个人,一边吃,一边说笑,杨爱萍终于忍不住,抱着小胖儿子来打平伙了。吃了一阵,身热脸红,我请丙跳个舞,大伙拍手赞成。她忸怩了一下,放下碗筷,走到场院里,跳起了孔雀舞。几位女老师为她哼着曲调,拍着手打节拍。欢声笑语,吸引了一些早早到校的学生,他们挤着看老师跳舞,也对我这个陌生人指指划划,怕是把我当作新来的老师了。 出来十天,这一天是过得最愉快的一天,这一餐饭也是吃得最好的一餐饭。我将永远记得喊沙民族小学,记得年轻的老师们。
那条河 我们的学校,是这座边陲小城的一所寄宿中学。学校的美丽是不用说了,而那条从学校旁边流过的沙河,又给了我们多少快乐! 沙河来自远远的山箐。除了夏天发洪水,它浑浊、汹涌,有点粗野,平常总是那么清浅,那么文静。我们在河里洗衣服,让河里漂满肥皂泡,漂满衣服的红黄蓝紫。高挽裤腿走到河里,先还斯斯文文,惊喜地捡起晶亮的花石子。不知谁发动了“战争”,在河里追打起来。互相攉水激战,明亮的水花,疯野的嬉闹,故意的喊叫,笑圆了满河光洁的卵石! 难忘的是,同学们每天清晨在它明净的清流里洗漱的情景。 晨光闪现在天边,闪现在苍山之巅。早起的同学惊醒了栖息在树蓬里的鸟儿。鸟儿在河面飞窜。说不清清晨片刻的宁静是怎样打破的。当你正在欣赏天边的一丝云霞,或是河岸上一朵带露的小花,只觉得受到一股热力的冲击,沙河边已经挤满了男女同学。笑声,吵闹声,洗漱声,满河飞溅,满河激荡。放眼看去,都是年轻的、红扑扑的、生动的脸庞。男同学那冷水擦红的臂膀、胸肌,腾起一层热气。香皂的芬芳,使鼻孔发痒。女同学挤在一起照镜子,歪着脸梳理秀发,嘴角咬着红头绳……这样的画面,总会重复出现,直到冬天到来的时候。 冬天的寒风,冻瘦了沙河。冰凉的河水,对男同学来说,仍然不失其魅力。细皮嫩肉的女同学们,可就望而生畏了。这时候,学生会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男同学给女同学烧热水!宣布这项决定的时候,小小的起哄是有的。但很快就有人巴望当“烧水先锋”了。是否懂得了某种温暖的情意?那时候可能还难以说清。男同学总是喜欢在女同学面前逞能,充英雄,或者献殷勤。嘴上不说,心里是极乐意为女同学效劳的。何况机会难得。我住校六年,也只轮到那么一次。 我的合作者是好友庆安,学校足球队的赫赫中锋。我俩凑了点钱,想买点什么做夜宵。钱不多,能买什么呢?最后弄到几个洋芋,也算不错了。怕睡过了头误事,一夜睡不着。枯枝败叶被夜风吹得哗哗响,偶尔碰撞在窗子上。沙河细细的水声,断断续续地传来。一派月光,幽幽地。以为天亮了,爬起来就往烧水房跑。裹紧棉衣,搓手,哈气,打冷噤。 铁锅里、汽油桶里的水,凉得只差结冰了。赶紧把火生起来。灶洞里呼呼响,通红的火苗飞蹿着。庆安蹲在灶门口添柴。火光映在他的脸上。他不知为什么笑了起来。火光在他眼睛里闪耀,在他细白的牙齿上抖跳的一幕,现在想来依然图画般鲜亮。水面上冒热气了,我们身上、脸上也热了。总算舒了口气,能坐在灶门前神聊了。我们讲老师的笑话,讲同学的笑话,毫无恶意地,绞尽脑汁给同学,包括给女同学取绰号。最后,我们把洋芋丢到灶洞里。 可能还在吃最后一个烧熟的洋芋,值班老师吹响了起床的哨子。我们慌起来,像考试一样心怦怦跳。女同学们来了。这些满身是笑细胞的疯姑娘,排着队打水,还老是笑,笑声又响又野,真是的!我和庆安在热气腾腾的锅台上“发热水”,一人一大木瓢,让她们笑得稀里糊涂。被我们取了绰号叫“小跳蚤”的张巧云,笑得最凶,盆里的水都笑泼了,害得我又给她加了一瓢。想到我们给她取的绰号,在给她打水的时候,我也忍俊不禁了。 抑或是习惯了吧,当最后一个同学打了水,我和庆安竟没有想到也洗一次热水脸,而是跑回宿舍,拎拎毛巾上沙河。 冬日的早晨,沙河边因为有许多同学在洗漱,也因为刚忙乎一阵,我一点都不感到冷。奇怪的是,同学们见了我俩也哈哈大笑起来。我和庆安相对一看,“哗”地一下,笑得趴在河滩上了。 原来,火烧洋芋上的黑灰,给我俩涂了个大花脸! 哗哗哗,沙河笑得好开心……
【读写提示】 我们的许多美好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听着校园钟声长大。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校园,我们都有太多珍藏着的记忆。 因为给孩子们写点东西,我也常常会到学校里去。看到孩子们追逐跑跳,读书唱歌,我都会想到我的“山村学堂”,想到我西洱河边的“小岛岛”,想到“学校旁边一条河”,想到校园里的“梧桐树”,想到我的同学、老师,还有我拜访过、采访过的民族小学…… 也许我也曾经是农村孩子,我最初就是在村小上学,我对村寨里的小学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在边疆旅行或走村串寨,我总喜欢到小学校看看。村寨里的小学校挺显眼,很好找。在大青树、芭蕉和凤尾竹的鲜绿中,一面高高飘扬的国旗,恰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招引着你,你走过去,一片唱歌一样的读书声告诉你,这就是小学校了。当年我所到过的小学,大多是草顶竹笆房。四面通风的教室,毒蛇都会钻进去。课桌就是一长条木板,而凳子,不是一截树墩,就是一根粗粗的被孩子们的小屁股磨得光溜溜的竹筒。那年在高黎贡山西麓我国西南边陲最边远的村寨——古浪、岗房,年轻的女乡长带着我在寨子里转悠。路过一所民族小学时,我听到一位老师用一种民族腔很浓的普通话,正在教学生读课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我和女乡长都停下来倾听。我很激动。我想不论是谁,在这样边远的靠近国境线的小学校旁,听到孩子们稚嫩的嘤嘤嗡嗡的读书声,你不能不感动。那是多么好听的声音啊!曾?有句流行的话说“有一种美丽叫感动”。或可以说,我把这种感动着的生机勃勃而又独特的美丽,写进了《民族小学》这篇散文。最初,这篇短小的散文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刊发在《小朋友》杂志上。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时,编者不仅对文字做了修改,还改题为《我们的民族小学》,变换了叙述人称,在亲切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也?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这篇短小的散文,着重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一起上课读书、课间玩耍的快乐情景,从而突出“民族小学”的特点。整篇作品有一种色彩感,散文诗一般的节奏感。我自己还比较喜欢最后一小段:“啊,这是一所民族小学,一所南方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我想用富有感情的文字画一幅画,让它细细地染在孩子们的心头。 同样是写“民族小学”,《喊沙民族小学》写的是放学以后,“学校里静寂下来,四周的竹篱草顶教室,像鸟窝一样空荡了”的时候,和年轻的老师们短暂相处的情景。整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我当天日记的一部分,作者始终“在场”,语言则简朴而带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边疆年轻老师们的敬意。如果你把《喊沙民族小学》和《民族小学》(或作为课文的《我们的民族小学》)对照阅读,我想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涌上心头。试试看。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