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专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定 价:39 元
丛书名: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 作者:郑洪新 编
- 出版时间:2016/9/1
- ISBN:9787513236065
-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22
- 页码:27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先导性和引领性,是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基础理论专论》教材以中医基础理论专题研究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力求能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学术水平,为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做出努力和贡献。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注重中国原创思维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通过融会贯通,建立中医药学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注重适应研究生精英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点,既考虑与本科教材的连续性,又考虑研究生教材的递进性,以专题研究为核心,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理论的深度和高度;注重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中心,以63个关键科学问题形成专论。注重吸取新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纳入研究生教材,例如,中医原创思维、体质辨识、络脉理论、治未病等。注重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突出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框架,体现学科内在规律,能够指导临床、服务于临床。
绪论
第一章 中医原创思维
1论 中医象思维论
2论 中医系统思维论
3论 中医辩证思维论
第二章 人体生命观
4论 天人合一论
5论 形神合一论
6论 生命周期论
7论 生命健康论
8论 养生之道论
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9论 精论
10论 神论
11论 气论
12论 血论
13论 津液论
第四章 藏象
14论 五脏系统论
15论 五脏精气血阴阳论
16论 五脏气机升降论
17论 心主血脉论
18论 心藏神论
19论 肺主气论
20论 肺朝百脉论
21论 肺主通调水道论
22论 脾主运化论
23论 脾统血论
24论 肝主疏泄论
25论 肝藏血论
26论 肝为罢极之本论
27论 肾藏精论
28论 肾主水论
29论 肾主纳气论
30论 肾为阴阳之本论
31论 命门论
32论 传化之腑论
33论 三焦论
34论 脑为元神之府论
35论 女子胞论
36论 五脏相关论
37论 脏腑相合论
第五章 经络
38论 经脉论
39论 络脉论
第六章 体质
40论 中医体质论
41论 体质辨识论
42论 体病相关论
第七章 病因
43论 六淫论
44论 疠气论
45论 七情内伤论
46论 饮食失宜论
47论 过劳所伤论
48论 痰饮论
49论 瘀血论
50论 毒邪论
第八章 病机
51论 邪正盛衰论
52论 阴阳失调论
53论 气血失常论
54论 津液失常论
55论 内生五邪论
第九章 疾病防治原则
56论 治未病论
57论 治病求本论
58论 协调阴阳论
59论 扶正祛邪论
60论 正治反治论
61论 调理脏腑论
62论 调和气血论
63论 三因制宜论
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黄帝内经》将神的概念纳入到医学领域,阐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是为人身之神。人身之神内涵丰富,其一,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规律。如“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素问·五常政大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灵枢·本脏》)。其二,生命现象。人体精气血及脏腑等功能活动表现皆是,称之“神明”。如“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素问·移精变气论》)。其三,概括人的精神活动,包括五神、七情五志,即意识、思维等。
【基本原理】
1.神主宰生命活动《黄帝内经》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精气血津液为基质、经络为通路的生命系统,并且用“神”阐释这个系统内所存在的固有的复杂的活动规律及自我调控机制。
其一,以“神机”作为生命体内的主宰。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神机,即造化之机,在人而言是生命的发生和生生不息之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父母之精相合而成新的生命之形,因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有生命力的人。人之神有序和谐则生机旺盛;逆之则病甚则夭亡,故“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素问·玉机真脏论》)。所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其二,神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控。《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命自身是有着自我调控机制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经络为联系通路,通过神来调节控制整个系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心神对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协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指出心神是人体生命功能的控制中枢。二是通过志意对人体发挥调控作用。《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属于神的范畴,驾驭人的精神活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人的思维、心理、情绪乃至脏腑气血等产生影响。故“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控制意识思维等精神状态、本能及行为和谐有序,可调节人的喜怒哀乐适度而不过激,保持脏腑气血和调,增强对外环境适应调节能力而避免邪气侵害。
2.神概括生命现象在形神合一的生命系统中,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又是生命体功能活动的概括,包括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及其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1)五脏藏神 神分藏五脏,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神脏五。”是从“神”的角度阐释五脏生理活动。因为精神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生命现象,以象测藏是中医藏象理论形成的主要方法,神由五脏藏精气化生,是五脏的生理功能的表现。《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五神藏不但是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还指其病理变化。《素问·调经论》:“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明确指出五神失常即反映了五脏病变。
(2)气血之神 《黄帝内经》把神又称为“水谷精气”“血气”“正气”。“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生会》)。“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精气血津液的在体内生化运行规律难以测知,故概之为“神”。张介宾:“血由化而赤,莫测其妙,故日血者神气也。”人体正气能御邪防病、祛邪愈病的功能也亦称为“神”。如《灵枢·小针解》:“神者,正气也。”因此,治疗疾病时,针石施治于外,毒药攻其内,必得神气内应,或升或降直达病所而取效;若形弊血尽、精气衰败,此神气已去,则治之无功,是“神不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