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套书简要地记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瞬间,及多位有作为有贡献的杰出人物,并且对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作了多方面的介绍,呈现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
《古代中国文化艺术》从众多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宝库中撷取具代表性的瑰丽珍宝,涉及雕塑、建筑、绘画、书法、音乐和陶瓷六大门类,带领小读者走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之门。同时,书中还设置了知识小链接、知识拓展等小板块,能够很好地拓展小读者的知识面,增添阅读的乐趣。
《古代中国杰出人物》简要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65位有作为、有贡献的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医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旅行家、外交家,以及少数民族的优秀代表等。从侧面展示了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体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
《古代中国著名战役》收集了中国三千多年来的十五大战役,讲述了中华大地上绚丽多彩的战事,有的推翻了荒淫腐败的王朝,有的保卫了边疆的安宁,有的战胜了凶恶的侵略者,有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书中的故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书中还设置了知识小链接、知识拓展等小板块,能够很好丰富小读者的知识面,增添阅读的乐趣。
《古代中国著名帝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事迹,通过阅读这些帝王的生平,小读者可以全面领略王朝的兴衰、历史的变迁、民族的存亡、国家的繁荣,进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涵括了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地学、医学、农学与水利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文中穿插了大量图片,同时还设置了知识小链接,能够极大地拓展小读者的知识面,增添阅读的乐趣。
《古代中国王朝盛世》描述了中国汉、隋、唐、宋、明、清六个王朝的14个重要时期,记述了一段段或长或短的盛世。盛世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衰世、乱世的,本书用生动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带小读者走进历史瞬间,从中得到有意义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体会“以史为镜”的重要性。同时,文中穿插了大量图片,同时还设置了知识小链接,能够极大地拓展小读者的知识面,增添阅读的乐趣。
张巍,历史文化学者,《智力课堂》杂志主编。长期从事少儿出版工作及历史、人文类图书的创作和编译工作,熟悉与了解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创作编译有《中华杰出人物故事丛书》《希利尔讲世界地理》《青葱少年不能错过的传世经典》等。
张可,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先后攻读于国内和英国的新闻学和西方艺术史专业,现定居澳洲的布里斯班。曾从事少儿新闻工作以及人文和艺术类图书的创作和编译工作。创作编译有《萌萌的蒙学》《希利尔讲艺术史》《达利》等。
张志伟,文化学者、媒体人。专注中国历史研究,编撰出版书籍多部,代表作品有《中国历史故事》《成语中的历史》等。
李成,少儿媒体工作者,长期从事少儿出版工作及文学、艺术及科普类图书的创作,曾出版书籍多部,代表作品有《中华经典故事》《中华成语故事》《树林》等。
第一章 政治家
儒学奠基人——周公
【姓名】姬旦(?―约公元前1095年)
【年代】西周
【出生地】西岐(今陕西宝鸡)
【主要成就】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周公名叫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因封地在周,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辅佐周成王治国,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伐纣前夕作《牧誓》
作为周武王姬发的亲弟弟,周公在周武王伐纣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姜尚两个人,可以说是周武王的左膀右臂。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进军伐纣,驻兵牧野后,周武王对向商朝发动进攻还是没有把握。周公为了让这次讨伐师出有名,鼓舞士气,写下了《牧誓》。这是一篇非常有力的战斗檄文。周公先是痛斥纣王荒淫残暴、好色渎神、重用小人、残害手足,使百姓流离失所,导致天怒人怨;然后强调周的军队是正义之师,代替上天对纣王做出惩罚,鼓励士兵勇猛杀敌。
这篇《牧誓》的作用,简直可以抵得上一支军队,它激发了士兵的斗志,也瓦解了敌人的阵营。纣王临时组织的由奴隶拼凑起来的军队临阵倒戈,竟引导周军一起杀向朝歌。纣王走投无路,在鹿台自焚而死。
周武王控制了政治中心朝歌,但对于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一时拿不定主意。周公对他说:“正义的战争不应该影响百姓的生活。我们应该让殷人继续住在原来的宅子里,在原来的土地上耕种。其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我们要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
对周公的建议,周武王很是赞许,于是周武王为受到纣王迫害的大臣平反昭雪,并重用他们治理国家。所有新措施都表明,周朝施行的是完全不同于商纣的仁政,有力地争取到了殷人的支持。
周公恐惧流言日
灭商两年后,周武王病死,继承王位的周成王年纪还很幼小,这就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的人来主持大局,这个重任便落到了周公的肩上。因为大臣们认为,无论在才能还是德行上,周公都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他代侄子掌管政权,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
然而,周公的显赫地位引起了周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的嫉妒和不满。武王灭商后,封管叔和蔡叔于商朝的故地,以监视商朝遗民。周公摄政后,管叔和蔡叔竟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图谋造反。为诋毁周公,他们散布流言,说周公有野心,企图取代周成王,篡夺王位。
面对流言蜚语,一时间人心惶惶,就连某些元老重臣,也对周公产生了怀疑。为了稳定人心,周公找来元老太公望(即姜尚)和召公奭,与他们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谈话,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得到元老重臣的理解和支持后,周公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往封地鲁,自己则留下来继续辅佐成王。
不久,管叔、蔡叔及武庚联合淮夷等东方几十个部落发动叛乱,来势汹汹,刚刚建立的周王朝面临极大的危机。
面对严峻的形势,周公奉周成王之命,率师东征。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周公终于平定了叛乱,还收降了一大批商朝贵族,大大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东征以后,周朝的版图东至大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
还政成王,功成身退
周公在摄政期间,一直勤勤恳恳,遍访名士,重用能人,留下了“周公吐哺”的美谈,并主持建造了新的京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他的治理下,周朝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洛邑建成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前来洛邑举行盛大庆典。在庆典上,周公明确了“礼乐之制”①,颁布各种典章制度,正式册封天下诸侯。这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周公一直摄政到周成王能够亲理朝政后,才把权力还给了周成王。周公写下《无逸》这篇文章,将殷商的灭亡作为前车之鉴,告诫周成王要知晓民生疾苦,不可纵情于声色、游玩和田猎,以免荒废朝政。
周公退位后,继续协助国家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在临终前,他还一直念念不忘一件事,并告诉周围的人:“一定要把我安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
小链接:周公吐哺
《史记》记载,周公洗一次头中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中间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接待贤士,唯恐失掉天下贤人。后人就以“周公吐哺”这个成语来形容在位者礼贤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