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察,或者洞察预判,或者观察现象,来自引起直观反应的对比异状,是出于直觉或嗅觉的;二经,或者分析事理,或者请教成例,由结果反溯原因、以目标反推路径,是理性或逻辑的;三校,或者比较信息,或者掂量轻重,所谓可量化的计算只需要选择;四索,或者探索未知,或者了解结果,所谓不可量化的计算才需要判断。
一条多么深邃精辟的逻辑叙述线路啊,也是这条线路让我可以进入孙武的思考过程。至少在今天,我觉得“察、经、校、索”远比“兵者,诡道也”这个噱头高明许多。
至于“知彼知己”这个真理,大家都懂“知彼知己”是最好的情况,是开全图、观对方明棋、行自己暗棋的模式,但大多数人也都会苦恼“知彼知己”的境界距离自己太遥远——理想如“知彼知己”一样丰满,现实如赤裸羔羊一样骨感——于是知难而退了。还好,“察、经、校、索”,就是用来设计你和“知彼知己”之间那座跨海紫金梁的思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