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鼻子大王》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创作的经典科幻童话作品,长销30余年。通过描写一个喜欢哭鼻子的一年级小朋友小丢丢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故事,关注和探讨了独生子女的娇、骄二气,文本想象力丰富,情节夸张又贴近小朋友心理,对小朋友的行为引导和价值观塑造具有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 叶永烈经典科幻童话《小灵通漫游未来》《哭鼻子大王》《“小溜溜”溜了》,是从28部上千万字的《叶永烈科普全集》中精选出的三部长篇科幻童话,也是叶永烈的成名作、代表作。这三本书自出版三十多年来,影响了几代中国少年,为广大青少年读者种下了热爱科学、相信科学、拥抱科学的种子.此次重新修订出版,进行了全新配图和包装,全彩印刷,更符合小读者审美,更贴近小读者生活。
序
《哭鼻子大王》被搬上银幕,并在1995年5月23日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政府奖”(即“华表奖”),这是最初根本没有想到的。
《哭鼻子大王》是我在十几年前所写的一部长篇童话。
那是1982年7月下旬,我应广东人民出版社的热情邀请,来到广州出席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作家们谈及长篇童话太少,我就自告奋勇说可以写一部。
8月3日,《羊城晚报》就把我的发言“捅”了出去,说我“将完成一部长篇童话”……
其实,我当时只是在会上表个态罢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上了报纸,我也就无论如何要把长篇童话写出来。
我当时虽然发表过近百篇童话,可是,从未写过长篇童话。创作长篇童话,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没有尝试过的课题。
写什么呢?我注意到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当时已经逐渐显露出其重要性和普遍性。
因为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几乎家家都成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只生一个孩子,“无限宠爱在一身”,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的“小太阳”。
于是,我选中了将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作为长篇童话的题材。
独生子女常以“哭鼻子”来“要挟”家长。在生活中,我常常见到这些“哭鼻子大王”。只要他(她)一哭,妈妈害怕了,奶奶心疼了,爸爸让步了。哭,是他(她)的一大法宝。我想在长篇童话中,给这些“哭鼻子大王”以善意而又辛辣的讽刺。
从广州回来,我便赶紧动笔。童话的特点在于夸张。我把“哭鼻子大王”加以夸张,一哭起来,那泪水就像瀑布似喷涌而出,以致把整个幼儿园的小床都漂了起来!
然而,着手写作以后,我却颇感吃力,比我写长篇小说吃力。开头的几章,我写写放放,放放写写,甚至写着写着,推倒重来。为什么呢?因为我还没有写过长篇童话,缺乏经验。
在失败了几次之后,我终于选定了现在这样的开头,慢慢地一章一章写下去。越写越慢。但是,在写了三四万字之后,写作速度忽然加快了,我一口气把十几万字全部写完了。完成之后,我感到轻松极了。
在广州、深圳,我曾对童话作家孙幼军先生谈起,我很喜欢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我想用刘宝瑞讲单口相声那样的口气写童话。使童话有一种幽默感。他说:“你的这种主张,也算一派!”这部《哭鼻子大王》,就是我用单口相声口气写童话的一次尝试。所以,我希望这部作品充满幽默感。
《哭鼻子大王》由我的老朋友、漫画家缪印堂先生配上令人忍俊不禁的漫画插图,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
这部长篇童话出版之后,著名童话作家贺宜、洪汛涛、孙幼军等看了,都给予好评。
小读者也很喜欢这本书。所以,这本书曾多次再版。再版时,还特地换了一张更有趣的封面。
上海电影制片厂也看中了这部长篇童话。他们约我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于是,我住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招待所,花了半个月时间,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哭鼻子大王》。
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认为剧本不错。可是,当剧本交到导演手中,就“吹了”。
导演说:“这个剧本写得很有趣,构思也新颖,只是‘哭鼻子’发大水没有办法拍,现在我们的特技做不到。
可是,这发大水是‘哭鼻子大王’的‘拿手好戏’,无法回……”
如此这般,《哭鼻子大王》剧本也就“泡汤”了。
后来,当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向我约书稿时,我把电影剧本《哭鼻子大王》加以修改,以《哭鼻子大王笑了》为书名,在1992年出版了单行本,第一版便印了三万册。
1994年初,我刚从美国回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动画车间的老朋友崔世煜、王一通向我约稿,说是厂里在筹划拍动画片。这使我想起了那“泡汤”了的《哭鼻子大王》。于是,把剧本单行本送给了他们。
想不到,《哭鼻子大王》居然“起死回生”!这是因为实景特技所无法拍摄的“哭鼻子大王”发大水,动画片却“轻而易举”可以做到。可以说,用动画片来表现充满幻想、充满夸张的童话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领导肯定了《哭鼻子大王》,经席志杰先生加以改编,很快就投入拍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严定宪等老导演参加了这部影片的拍摄工作。经过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动画车间花费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终于完成《哭鼻子大王》六集动画电影。
影片完成后,被认为是“主旋律”作品,得了“政府奖”,又出了录像带,对于大家是很大的鼓励。
此后,我完成了大型神话电影《大闹天宫》(上、下集)剧本,由张建亚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珠达电脑动画公司联合拍摄。
我愿多多努力,继续为儿童文学创作竭尽自己绵薄的力量。
叶永烈
2012年3月26日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著作《科学家故事100个》列入教育部小学生必读书目。
第一章笑痛肚皮
这真是一桩笑痛肚皮的事儿!
事情发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学校里的广播喇叭响了。同学们像潮水般涌出教室。朝操场奔去。
课间操开始了。
第一节,伸展运动。
第二节,转体运动。
第三节,下蹲运动。
……
第八节,踢腿运动。
踢着,踢着,忽然从一年级的一个小男孩的裤腿里,踢出一团红色的东西。
这团红色的东西,像远程导弹似的,飞过天空,不偏不倚,落在领操的班主任杨老师脚边。
杨老师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她弯下腰,拾起那团红色的东西。
是什么?全班同学都好奇地注视着。
是什么?嘿嘿,谁也想不到,杨老师手里拿着的,竟是一只红色的弹力尼龙袜!
尽管广播操音乐还在响着,可是,同学们仿佛被“定身法”定住,像木头人似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愣愣地看着杨老师手中的袜子——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会从裤脚管里飞出一只尼龙袜!
那小男孩,虽有名有姓,可是大家总是喊他“小丢丢”。
小丢丢,长着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还有一个略微扁了一点的脑袋——他,什么也没有丢,什么也没有少,就连长在脑袋上的头发,也不比别人少。
那么,那只红色的尼龙袜,怎么会从小丢丢的裤脚管里丢出来的呢?
小丢丢抓了抓脑瓜,记起来了:可不是吗?今天早上,当要穿袜子的时候,发现红色的尼龙袜少了一只。奇怪,昨天晚上睡觉前脱袜子的时候,明明两只脚上都穿着红色的尼龙袜。难道在小丢丢睡觉的时候,袜子会长出腿来,悄悄溜走?
“袜子!袜子!我的袜子呢?”小丢丢一边哭鼻子,一边大声嚷。
就像消防队员听见了火警警报,就像高射炮兵听见了空袭警报,爸爸跑来了,妈妈跑来了,奶奶跑来了。
爸爸慌了,赶紧钻到床下找袜子,他的屁股高高地撅着,看上去仿佛是世界最高峰似的。
妈妈急了,连忙搬开床头柜找袜子,双眼像探照灯似的搜索着。
奶奶又慌又急,围着小丢丢打转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不,奶奶不是蚂蚁,蚂蚁不是奶奶。
爸爸找袜子,那油亮的头发在床下沾满了灰尘,尽管他“劳苦”,却没有“功高”——找不到袜子。
妈妈找袜子,鼻尖上挂着珍珠般的汗珠,那双探照灯般的大眼睛并没有找到目标——袜子。
当,当……时钟敲了七下。小丢丢哭得更厉害,那泪水哗哗地流,小丢丢嚷得更响了,那声音在十里外也保险能听得见。
“得了,别找了!”还是奶奶干脆,从五斗橱中取出一双绿色的尼龙袜,给小丢丢穿上。
这下子,警报解除。爸爸和妈妈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那只红袜子到哪里去了呢?爸爸不知道,妈妈不知道,奶奶不知道,小丢丢也不知道。
在做踢腿运动的时候,那只红袜子闪电般从小丢丢的裤脚里飞出来,小丢丢明白了:那是在昨天晚上,临睡的时候,他把袜子随便一丢,有一只袜子丢进了毛线裤里。当他从家里走到学校,袜子就慢慢向下“运动”,来到毛线裤的裤腿口。这么一来,一做踢腿运动,袜子便被踢了出去!
小丢丢的脸红了,红得比红尼龙袜还红!
当同学们明白了怎么回事,一传俩,俩传仨,个个捧着肚子大笑。
学校里到处响着笑声:
嘻嘻嘻嘻,
哈哈哈哈,
呵呵呵呵,
咯咯咯咯,
嘿嘿嘿嘿,
……
那天,学校的医务室里挤满了人,忙坏了校医。根据校医统计,全校一千零一名师生,共服用九百九十九片止痛片——因为个个笑痛了肚皮,不服用止痛片,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正常上课。连校医自己也不得不服用止痛片。
没有服用止痛片的,只有两名学生:
一名学生叫小丁丁,因为那天她感冒了,没有来上学。
另一名学生叫小丢丢,因为他只是脸红,只是抿着嘴暗暗地笑,微微地笑,是不会笑痛肚皮的,当然用不着上医务室看病,更不必服用止痛片。
据说,每本书都要有一段开场白。这段“笑痛肚皮”,就算是开场白吧。
不过,亲爱的读者,我要提醒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请你准备一片止痛片放在身边。因为这本书中要讲小丢丢许多令人笑痛肚皮的事儿,请你随时注意,别把肚子笑痛了!
第二章小丢丢这个人
读了开场白,你一定明白了,这本书的主角是小丢丢。
小丢丢是怎样的人呢?
开场白中说过,“小丢丢,长着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还有一个略微扁了一点的脑袋”。
“简直是废话!”也许,你会这么说。
其实,小丢丢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脑袋,都跟别人不同,有着种种“特异功能”哩。
小丢丢的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眼睫毛有多长,眼珠子有多大,对不起,我没注意。小丢丢的眼睛的“特异功能”,是在于擅长哭,擅长流泪。人称“哭鼻子大王”!他要流泪,简直就像自来水龙头似的,拧一下就流出来,那眼泪简直“随叫随到”!
至于泪流的“强度”,也可以像自来水龙头似的随意加以控制。
比如说,在“干哭”的时候,虽然嘴巴不断发出“呜呜”的哭声,眼睛里是没有泪水的。这种“干哭”,主要是起警告作用,仿佛拉警报似的,因为哭是小丢丢对付奶奶、妈妈、老师、同学的重要“武器”,甚至连爸爸也会害怕。
当然,光拉警报,有时候不管用。这就得请眼泪帮忙了。根据泪流“强度”的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种:
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那叫“小哭”;
眼泪像小溪流似的,那叫“中哭”;
眼泪像瀑布似的,那叫“大哭”;
眼泪像黄河似的“奔流到海不复回”,那叫“大哭特哭”。
小丢丢的鼻子,跟别人一样,也是有两个鼻孔,而且鼻孔是朝下的。不过,他的鼻子是“哭鼻子”,能够从鼻腔里不断发出“呜呜”声,就像警报器似的。
当然,随着“呜呜”声的强弱不同,也可以分为“干哭”“小哭”“中哭”“大哭”和“大哭特哭”。
小丢丢的嘴巴里,长着牙齿。对啦,还长着舌头。
对于小丢丢来说,嘴巴是他的“进出口公司”!
“进口”什么呢?小丢丢的“进口”货物标准,可严格呢。
在小丢丢的大门牙上,便贴着如下公告:
公告
本公司奉小丢丢指示,制定如下进口标准,严格执行,绝对不许稍有违反。
一、只许进口瘦肉,不许进口肥肉。
二、只许进口菜心,不许进口菜叶。
三、只许进口软糖,不许进口硬糖。
四、只许进口鱼中段,不许进口鱼头、鱼尾巴。
五、只许进口油条,不许进口大饼。
六、只许进口包子,不许进口馒头。
七、只许进口牛奶、麦乳精,不许进口豆浆、白开水。
八、只许进口猪肝、猪腰子,不许进口猪肺、猪肠、猪脑、猪尾巴、猪肉皮。
九、只许进口奶油雪糕、大冰砖,不许进口棒冰。
十、只许进口小丢丢认为需要进口的东西,不许进口小丢丢认为不需要进口的东西。切切此令。
进口公司
至于出口呢?虽说“出口公司”没有“进口公司”那样明确的十条规定(当然,严格地讲,第十条欠明确),不过,小丢丢经常的“出口货”有以下几种:
“奶奶,给我洗手绢!”
“妈妈,给我盛饭!”
“爸爸,带我出去玩!”
……
在这些“出口货”上,都贴着“MadebyDiudiu”(即“丢丢制造”)的英文标签。
说到耳朵,那可以说是人的头部最不引人注意的器官。比如,有人问你,你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你马上可以说得清清楚楚;如果问你妈妈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尽管你是在妈妈身边长大的,也说不清楚妈妈耳朵的特征。当然,小丢丢的耳朵,跟大家的耳朵一样,都长着一个馄饨皮似的东西(据说它的科学名称叫“耳郭”),都有一个小窟窿(据说它的科学名称叫“外耳道”)。
不过,小丢丢的耳朵,不是普通的耳朵!
说起来,简直叫你不敢相信,小丢丢的耳朵是具有“特异功能”的耳朵!
不,不,请你千万别误会,我不是说小丢丢的耳朵会“听字”。
他的耳朵,具有如下“特异功能”:
“听好话,耳朵尖;
听批评,耳朵聋!”
据说,小丢丢的耳朵,曾引起科学家的注意,他们研究了好久好久,总算查清楚:在小丢丢的“外耳道”(也就是那个“小窟窿”里),站着一个小哨兵。好话进来了,小哨兵就说“请进,请进”;批评进来了,小哨兵就说“滚蛋,滚蛋”。
前面说到过,小丢丢的脑袋,略微扁了一点。这当然可以说是小丢丢脑袋的特征。不过,小丢丢的脑袋与众不同。他的真正的特征,绝不在于“略微扁了一点”。
小丢丢的脑袋,可有意思啦:有时候,他的记性非常好。谁对他说过一句什么话,他牢牢地记住,就像用刀刻在石头上一样,清清楚楚,磨也磨不掉;也有的时候,他的脑子一塌糊涂,丢三忘四,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丢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比如说,在国庆节那天,小丢丢要上动物园玩,爸爸没空带他去,就说:“元旦,我带你上动物园去玩!”
时间过去九十二天,元旦到了。小丢丢提醒爸爸:“你带我上动物园去玩!”
“哎哟,今天不行呀,轮到我值班。”
“不去不行!三个月前,在吃中饭的时候,你亲口答应的。你讲话的时候,妈妈坐在你的左边,奶奶坐在你的右边,我坐在你的对面,她们都可以作证。大人讲话要算数!”
爸爸没想到小丢丢的记性这么好。没办法,他只好打电话给单位,改成值夜班。这样,他总算抽空带小丢丢到动物园去玩,真的做到“说话算数”。
还有,像妈妈说过的“小丢丢过生日一定给他买个大蛋糕”,奶奶说过的“小丢丢的手容易长冻疮,别叫他自己洗手绢”,这些话小丢丢都牢牢地记住了,一句也不会丢!
不过,遇到另外一些事儿,小丢丢简直变成另一个人,他丢三忘四,记性变得坏极了,成了小糊涂。
比如说,妈妈去上班的时候,关照小丢丢:“你放学回来,去买酱油!”
妈妈下班了,一看,酱油瓶里还是空空的。对不起,小丢丢把买酱油的事忘啦。
还有,爸爸告诉小丢丢要每天刷牙,小丢丢总是忘了。他甚至还有一套“理论”对付爸爸哩。如果爸爸发现他早上没刷牙,他就说:“你不是讲过,晚上刷牙好,不让脏东西留在嘴里过夜。”如果爸爸发觉他晚上没刷牙,他便说:“你不是讲过,早上刷牙好,刷掉了嘴巴里的脏东西,干干净净吃早饭。”说来说去,一句话,小丢丢不刷牙!
爸爸、妈妈以为小丢丢有什么毛病,带他上医院。
大夫细细地检查了一遍,说小丢丢得了“选择性记忆病”。
什么是“选择性记忆病”呢?
那就是:吃的、玩的事儿,记得住;要他做事儿,对不起,忘啦!
大夫说,这是一种“不治之症”,把小丢丢的爸爸、妈妈吓了一大跳。
后来,经过大夫解释,他们才明白:这种“选择性记忆病”是用药治不好的,所以才说它是“不治之症”。
小丢丢这个人,不论是眼睛、鼻子、嘴巴,还是耳朵、脑袋,都跟别人不同。
小丢丢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