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实录(第2版)》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并指出了原因,最后重点阐述了对相关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实录(第2版)》可作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和指导书,也可用为教育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被一些高校选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当前针对大学生群体编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众多,能够在竞争如此大的情况下,经过层层考评、筛选,最终被定为课程教材,可见本书的内容体系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要求。同时,其写作特点,即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也贴合了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因此,出版社提出了再版的希望。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很激动,终于知道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了。”一位同学兴奋地说。因为书中关于自卑的一个案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不仅让他感同身受,也让他找到了调整自卑的一些方法。本书中的众多案例均来自于作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案例,能够找到与自己类似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获得启发和帮助,这也是写作的初衷。现在看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确实更能给学生以启示,也更符合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学习需求。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促使我们有了动力想进一步完善原作。同时,编者们也汲取了评估专家们的意见,对章节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了大的调整,以期更符合教学方面的要求。
本书在编写、修改,尤其是使用过程中,得到了我校健康心理学教学班子各位教师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使我们更有信心不断完善作品。期待这一版的出版能得到读者们的积极反馈,给予我们更多宝贵的意见,以使该书能够切实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扫描
第一节 案例分析
网聊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分析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二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辨别和治疗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正常与异常的判别
二、心理异常的类型
三、专题:抑郁情绪与抑郁症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健康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人格概述
二、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完善
三、完善自我意识
第四章 大学生情绪调控与压力管理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压力概述
二、大学生压力的产生与特点
三、压力管理策略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二、学习策略
三、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第六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成长问题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
第七章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大学生性生理的发展和性心理的特点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常见问题及调适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调适
第八章 大学新生适应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自然环境的适应
二、生活环境的适应
三、学习环境的适应
四、人际环境的适应
五、管理环境的适应
第九章 大学生毕业求职心理及生涯规划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定向
二、大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大学生职业准备状态分析
四、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心理和技巧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鉴别及干预
第一节 案例分析
一、网聊案例
二、咨询案例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对心理危机的认识
二、大学校园内的心理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录(第2版)》:
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陌生的校园、生疏的面孔、不一样的饮食起居习惯和学习状态的改变等都会在心理上产生种种不适。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失眠、烦躁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应症状,个别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坚持学习。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多数学生需要1-3个月的适应期,但有些学生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的适应、生活环境的适应、学习环境的适应、人际环境的适应、管理环境的适应等。
2.恋爱与性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性生理、性心理已基本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与性心理的发展,促使他们渴望了解异性,渴望爱情,但在处理异性关系时往往不知道如何把握感情冲动的“度”。
性欲冲动的心理调控问题:性生理成熟给大学生带来了性生理上的冲动和性心理上的激情,但与性活动相联系的种种责任又对大学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对待恋爱与性的问题上产生矛盾和焦虑情绪。
失恋诱发消极心理:大学生恋爱越来越普遍,失恋造成的心理困扰和障碍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失恋已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出现极端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3.学习问题
学习动力缺乏:进人大学后,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建立新的、高效的学习动力系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注意力涣散,兴趣容易转移,学习效率低下等,导致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甚至使整个大学生活都变得黯淡无光。
(1)学习焦虑。它指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困难,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产生失败感、内疚感而形成的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认识,制订的学习目标和抱负水平过高,对能否完成目标缺乏信心,或者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形成严重的学习焦虑。
(2)考试焦虑。这是学习焦虑的特殊表现形式,指由于过分担心考试失败而出现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具体表现为:考前紧张恐惧、心烦意乱、情绪波动大、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迟钝;出现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肠胃不适、多汗、头痛、失眠等;考试怯场,在考试时情绪过度紧张、恐慌而造成思维阻滞等困难,更严重的甚至当场晕倒。
4.人际交往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更加重视,希望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认识、情绪和个性、因素的影响,加上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技巧,在交往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进而出现认知的、情感的、性格的和交往技能与方法上的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障碍有:缺少知心朋友、与某些人难以交往、不能深入沟通、交往困难、社交恐惧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有交往愿望,但缺乏交往技巧导致的人际关系障碍。
5.网络心理
网络空间是一种精神文化空间,它使现实与虚拟、物质世界与人造空间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网络世界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偏差行为”是指网络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适应行为、反社会行为或非社会行为的总称。它包括网络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可引起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消极心理,以及引发破坏、违规、犯罪等反社会和不适应社会行为的现象。
6.就业心理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大的心理压力可能来自于求职择业,但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部分低年级学生很早就开始感受到求职择业的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对确定什么样的职业目标,是否需要调整职业方向,如何顺利就业,如何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等都有很多思量,常常因此产生心理困扰,引发心理压力和冲突。就业焦虑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