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 前言
自动化专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技术更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对我国专业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自动化领域优秀的仿真软件、前沿学科的研究论文、优秀教材、互联网上大量的专业技术信息、进口设备的使用手册及说明书等多数为英文,因此,专业英语的学习对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作者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应该是一本好的教学用书,更应该是一本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有利于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走近学科前沿的参考书。作为一本自动化专业英语教材,更应该对学科前沿课题和内容有所反映。
本书自2012年出版以来,承蒙读者厚爱,一些学校采用它作为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广大读者和教师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诚挚地感谢!
在第二版中,本书做了以下修订。相对于第一版,对Unit 1、Unit 3、Unit 7、Unit 9、Unit 12和Unit 14中C部分的内容作了改动,充实了内容,增强了实用性;对各个Unit中A部分和B部分的习题都做作了适当的增补。另外,对第一版中一些印刷上的错漏,也作了较仔细的校正。作者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和教师对本书的关心,并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本次修订由刘珊副教授执笔、姜书艳教授审定,何芳、张昌华和徐心皓老师参与内容讨论和校阅工作。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王羽佳编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作者的许多同事和朋友、本书的编辑等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作者在修订过程中,尽可能引入新的观点和方法,力求能反映当代技术水平。但由于才疏学浅,必有许多不足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4月
前 言
自动化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活跃的工程领域之一。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我国迫切需要用自动化技术来提升比例巨大而又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所以,培养大批专业技术精、英语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自动化技术人才就成为高等学校的当务之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动化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入和应用范围的拓宽。为了追踪国外自动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以自动化为背景的专业英语已成为科研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编著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扩充自动化专业英语词汇量,提高阅读和翻译科技英语资料的能力,扩展和深化对本学科关键技术的认识,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子电气工程基础、控制理论、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三部分,共15个单元,精选了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电机、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智能控制、专家系统及专家控制等方面的科技文献,涵盖了自动化专业的各个发展方向,并概况介绍自动化专业的最新发展。内容组织具有系统、全面、新颖、精炼的特点。每个单元,由A、B、C三部分组成,以一个问题开始或者围绕一个主题。A、B两篇文章可能是并列关系,也可能是递进关系,或者A篇是概述,B篇是举例。这两篇文章难度递增,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A篇课堂教学,B篇学生自学的形式。每篇文章后面附有词汇表、注释和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练习题。练习题分为英译汉、汉译英、文章归纳和讨论问题等。全书另外精心组织了15篇文章,介绍如何翻译专业英语知识,如何投稿,如何撰写英语科技论文,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意识等,作为C部分,使用中文叙述。这部分是希望读者在学习和掌握专业词汇和翻译技能的同时,开阔视野,获得对自动化专业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使得本书兼具了工具书的价值。
本书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
(1)编排力求系统性,较好地贯穿自动化专业的全部专业课程,适合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使用;
(2)选材注重先进性和趣味性,适当增加当前科技前沿新知识;
(3)增加科技英语知识的介绍,加强学生科技英语技能的培养;
(4)从研究型教学角度出发,增加了如何开展科学研究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类和电气工程类学科本科生及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和机电等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学时等具体情况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删减和组合,也可以进行适当扩展,参考学时为32~48学时。为适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本教材配有多媒体电子课件及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 com.cn)注册下载。
本书由姜书艳主编并统稿。第1、2、3单元和附录A、B由姜书艳编写,第4、5、9和附录C单元由何芳编写,第6、7、8、10、11、12、13、14、15单元由张昌华编写,每个单元的C部分由徐心皓编写。参加编写的还有罗刚、杨静、扶小军、马清勇、夏登明、赵文晗、梁浩、陈苏、谢暄、代桃、王林景。在编写过程中,张尧、贾智超、郭靖丽、谢世同、吴佳、龚香等研究生做了许多工作。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大量近年来出版的相关技术资料,汲取了许多专家和同仁的宝贵经验,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
由于作者学识有限,书中误漏之处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