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通过客观分析我国国情,明确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综合考量我国原料、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外部效益等因素,提出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目标,描述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和发展步骤,以及发展过程所需的条件,终形成完整的“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2050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对中国生物质能产业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客观的分析,判断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和市场化发展总体目标和趋势,研究结论可供各级政府制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制定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时提供决策参考。
《2050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结合生物质能技术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和步骤,同时对技术的经济性和市场化做出了分析判断,研究结论将对生物质能企业技术升级决策提供帮助,同时为投资商在对生物质能产业投资决策提供决策参考。
《2050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还可为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在生物质能领域相关技术研究选题、政策研究等方面提供帮助。
生物质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能源,工业革命促使化石能源逐步替代了生物质能,然而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导致的温室效应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手段,生物质能利用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生物质能原料种类繁多,可以转化为电力、热力、燃气、液体燃料等能源终端产品,利用技术涉及热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农业栽培、林业抚育、转基因繁育、电力、机械等领域,可见,生物质能产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多元化发展的庞杂系统,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将不可避免地使产业陷入盲目、无序发展的境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无论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装备制造、市场化程度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而这些国家均在发展初期即制定了适合本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作为本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纲领,从而使产业发展目标明确、步伐清晰、产业得以稳步发展。因此,制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对促进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各国的国情差异,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也将有较大区别。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人均耕地面积极少,不可能如巴西使用大量甘蔗及美国使用大量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所需的原料必将主要依靠各类剩余物和废弃物。同时,我国还存在农民数量众多且收入水平较低、前沿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人均经济总量处于世界中下水平等情况,以上国情与发达国家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也决定了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也将与发达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
“中国——丹麦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是中国政府与丹麦政府共同开展的可再生能源机构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合作项目,本书以该政府间合作项目下“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2050”子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撰写和出版,并得到了合作项目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进行了研究,通过客观地分析我国国情,明确了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应该“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综合考量我国原料、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外部效益等因素后,提出了我国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对各类主要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经济分析和成熟度预测分析,描述了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步骤;根据发展目标和步骤,研究发展过程的政策需求,提出了各发展阶段所需的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1 总论
1.1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具有优先性
1.2 生物质能资源决定产业规模
1.3 生物质能产业极具潜力
2 生物质能利用产业发展现状
2.1 评价与基本结论
2.2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3 生物质能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析
3.1 评价与基本结论
3.2 农林剩余物类资源
3.3 有机废弃物类资源
3.4 能源作/植物资源
4 技术发展步骤
4.1 判断与基本结论
4.2 经济性分析方法与参数
4.3 原料供应
4.4 生物质发电技术
4.5 生物质供热
4.6 生物质燃气
4.7 生物质液体燃料
4.8 技术发展路线图
5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目标
5.1 发展思路
5.2 总体目标
5.3 具体目标
5.4 实施效果
6 目标保障性分析
6.1 基本结论
6.2 资源保障分析
6.3 市场容量分析
7 政策保障
7.1 设计思路与原则
7.2 加强宏观调控
7.3 营造市场环境
7.4 经济激励政策
7.5 服务体系建设
8 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