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教诲》阐述了思想的基本概括,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通,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无比正确的,必须努力奋斗使之实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吉良,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著有《老子研究》等学术著作。
夜读
张吉良事迹介绍
序
从老聃《老子》到环渊《上下篇》
缘起
绪论
上篇
一章 本体论和生成论,认识在于科学抽象
二章 万物都包含着阴阳的矛盾
三章 不赞成《尚贤》,提出务实的关注民生的政治思想
四章 “道”的品格和风貌
五章 承认变化,承认事物从一种质态向着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六章 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
七章 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
八章 认识论和条件论
九章 反对盈满,锋芒毕露
十章 使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
十一章 “无”之为用大矣哉
十二章 反对纵欲腐朽的生活
十三章 “贵”、“爱”“为天下”献身
十四章 “道”的抽象性
十五章 古思想家的风貌
十六章 运动的两种状态,静态和动态
十七章 四种统治人物
十八章 道、儒殊途同归
十九章 返朴还真,保持淳朴
二十章 道家的反思
二十一章 “道”的物实性,认识在于科学抽象
二十二章 穷局部则知全体
二十三章 说话要恰如其分
二十四章 有“道”者所不取
二十五章 “道”、天、地、人相生相法
二十六章 慎重冷静的重要性
二十七章 顺应常道
二十八章 认识论三要点,“守雌”、“守黑”、“守辱”
二十九章 军事思想
三十章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 对战争持极端慎重的态度
三十二章 天下万物源出于“道”,统一于“道”
……
下篇
附录
后记
3.“道”是司认识的
“道”是可认识的,老子的“道”是物质本原、世界存在和其运动规律,是客观存在,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是人类认识主体的唯一客体对象,是可以认识的。
老子要人们“一准道是从”(二十一章)。不言而喻:可认识,然后可从。那么,如何认识“道”呢?老子认为根本的准则是“无为”(二章),“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为了做到这一点,具体来说必须以客观世界为“法”,叫做“人法地”。人是生存于地上这个客观世界的,必须经常注意于观察客观世界事物的本质,观察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些现象和端倪。事物的本质就是“无”,就是无更广泛的名所称道的物类;事物的现象和端倪就是“有”,就是有更广泛的名所称道的一定的物类。现象和本质同出于天地万物而命名有别,这是人们在感知的基础上逻辑思维的表现,是从具体的东西深入进去,穷其极致,上升到本质的东西取得的。老子认为这是认识万物本质妙用的途径。
老子说:“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十六章)“常,,是“常道”和“非常道”的一个略称,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老子认为知道规律性叫做“明”,不知道规律性轻举妄动就碰壁。知道规律性就能使主观行动与客观运动相适应。从此,老子提出了“载营魄抱一”(十章)的认识论的根本准则(式)。“载”,发语词,诗云“载驰载驱”、“载笑载言”是也;“营”,经营,使也;“魄”,魂魄、灵魂,也就是思想;“抱”,合于。林希逸说:“抱者,合也。…”“一”,指“道”,就是客观外界的规律性。“载营魄抱一”,就是使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