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5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作者:谢明勇,陈绍军,罗云波 编
- 出版时间:2016/8/1
- ISBN:9787565516078
-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S201.6
- 页码:26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食品安全导论(第2版)》是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食品安全导论(第2版)》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食源性疾病、食品的安全评价、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规范、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各章配有思考题,附有参考文献。
由南昌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及山东农业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的《食品安全导论》第1版的教材,2009年出版,经过6年的使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且2012年被评为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鉴于食品科学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进展层出不穷,食品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满足新形势下教学要求,我们决定对教材进行修订改版。
《食品安全导论》第2版的指导思想和第1版基本相同。力求体现“主题鲜明、概念清晰、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科学前沿、方便实用”等特色。全书从总体上概括介绍食品安全基本概念、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状况、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以及食品数量安全与供应的可持续发展;接着分章节着重对食品的危害因素、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及规范、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等内容做了系统详细的阐述;同时,对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第2版在第1版基础上做了全面更新,引入了最新的学科成果,应用了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比如涉及的《食品安全法》以及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标准等,都采用了最新版本。增加了“食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技术”及“我国现行的食品许可制度”等相关内容。有些章节,比如“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修订调整幅度较大,不仅内容与时俱进,而且层次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晰。每章后面都列出了最新的参考文献,读者可以方便地查询原文以扩展阅读。此外,书中还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上了“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食品溯源系统建立的实例”及“食品预警系统建立的实例”,方便读者扫描阅读。
第2版教材由南昌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7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具体分工为:第1章“绪论”由南昌大学谢明勇和聂少平编写;第2章“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由四川农业大学胡滨编写;第3章“食源性疾病”由华南农业大学柳春红和南昌大学陈红兵编写;第4章“食品的安全评价”由福建农林大学陈绍军、陈团伟编写;第5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由南昌大学万益群和郭岚编写;第6章“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规范”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梁灵、南昌大学赵燕、内蒙古农业大学王英丽编写;第7章“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由西南大学阚建全编写;第8章“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由南昌大学赵燕编写;第9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由四川农业大学胡滨编写。全书主要由谢明勇统稿,万益群和赵燕参加了部分统稿工作。
第1章 绪论
1.1 食品安全的概念
1.1.1 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1.1.2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关系
1.2 食品安全科学的形成、发展和教育体系
1.2.1 食品安全科学的形成、发展
1.2.2 食品安全的教育体系
1.3 食品安全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食品安全研究的目的
1.3.2 食品安全研究的意义
1.3.3 食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国内外食品安全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4.1 国外食品安全状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2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食品安全的发展战略
第2章 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
2.1 概述
2.2 生物性污染
2.2.1 细菌对食品的污染
2.2.2 真菌及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2.2.3 食源性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
2.3 化学性污染
2.3.1 农药残留
2.3.2 兽药残留
2.3.3 有毒金属
2.3.4 N一亚硝基化合物
2.3.5 多环芳烃
2.3.6 杂环胺类化合物
2.3.7 氯丙醇
2.3.8 丙烯酰胺
2.3.9 二嚼英
2.3.1 0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的污染
2.4 物理性污染
2.4.1 食品放射性污染
2.4.2 食品的杂物污染
第3章 食源性疾病
3.1 概述
3.1.1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3.1.2 食源性疾病的监测
3.1.3 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特点
3.2 食物中毒
3.2.1 食物中毒概论
3.2.2 细菌性食物中毒
3.2.3 有毒动物中毒
3.2.4 植物性食物中毒
3.2.5 化学性食物中毒
3.3 食物过敏
3.3.1 食物过敏的危害
3.3.2 食物过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3.3.3 食物过敏原
3.3.4 加工对食物过敏原的影响
3.3.5 食物过敏的防治
第4章 食品的安全评价
4.1 食品毒理学评价
4.1.1 食品毒理学基本原理
4.1.2 毒物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4.1.3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4.2 食品安全的风险性分析
4.2.1 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
4.2.2 风险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4.2.3 风险评价的应用
第5章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5.1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5.1.1 概论
5.1.2 样品前处理技术
5.1.3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5.2 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5.2.1 概论
5.2.2 样品前处理技术
5.2.3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5.3 食品添加剂与加工助剂检测技术
5.3.1 概论
5.3.2 样品前处理技术
5.3.3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
5.3.4 食品加工助剂检测技术
5.4 食品中有害金属检测技术
5.4.1 概论
5.4.2 样品前处理技术
5.4.3 有害金属检测技术
5.5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
5.5.1 概论
5.5.2 样品前处理技术
5.5.3 真菌毒素检测技术
5.6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5.6.1 分子生物学技术
5.6.2 免疫学技术
5.6.3 代谢学技术
5.7 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污染物检测技术
5.7.1 概论
5.7.2 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检测技术
5.7.3 食品中多环芳烃检测技术
5.7.4 食品中杂环胺检测技术
5.8 激素检测技术
5.8.1 概论
5.8.2 样品前处理
5.8.3 检测技术
5.9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
5.9.1 概论
5.9.2 PCR检测技术
5.9.3 其他检测技术
第6章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规范
6.1 概述
6.1.1 食品控制的有关概念
6.1.2 食品安全控制的原则
6.1.3 主要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6.2 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GAP
6.2.1 GAP的概念及产生
6.2.2 GAP的8个基本原理
6.2.3 GAP在中国的发展
6.2.4 建立GAP的重要性
6.2.5 获得GAP认证的意义
6.3 食品生产企业的GMP
6.3.1 GMP简介
6.3.2 GMP的分类
6.3.3 GMP的基本原则
6.3.4 国内外GMP发展情况
6.3.5 实施GMP的意义
6.4 食品生产企业的SSOP
6.4.1 SSOP的概念及起源
6.4.2 SSOP的主要内容
6.4.3 SSOP卫生监控与记录
6.5 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体系
6.5.1 HACCP简介及其有关概念
6.5.2 HACCP计划的原理
6.5.3 制定HACCP计划的步骤
6.5.4 国内外HACCP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6.5.5 实施HACCP的意义
6.6 ISO9000
6.6.1 ISO9000与ISO2000简介
6.6.2 ISO9000与ISO22000的关系
6.6.3 ISO22000与HACCP的区别
6.6.4 推行ISO9000族标准的一般步骤
6.6.5 推行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
6.7 我国现行的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6.7.1 现行的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简介
6.7.2 新《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特点
第7章 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
7.1 概述
7.2 食品安全溯源技术
7.2.1 概论
7.2.2 食品溯源技术
7.2.3 食品溯源系统
7.3 食品安全预警技术
7.3.1 概论
7.3.2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7.3.3 国内外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简介
第8章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8.1 食品安全标准简介
8.1.1 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概念
8.1.2 食品安全标准的分类
8.2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8.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8.2.2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备案
8.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8.3.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8.3.2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8.3.3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8.3.4 美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8.3.5 日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8.3.6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第9章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
9.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1.1 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1.2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2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9.2.1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9.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