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郭泰运先生关于开封年画的访谈记录,郭泰运先生从事年画创作近80年。本书详实的介绍了开封年画的历史源流及发展历程,展现了近百年开封年画的兴衰历史和开封年画的印制记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研究开封年画及中国木板年画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料。
适读人群 :中国木版年画爱好者、研究者、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者、大专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关心和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发展工作的人士 1.内文采用对话访谈的方式,语言口语化,原汁原味,形式新颖;
2.内容丰富的图文,展示了近百年开封年画的兴衰历史和开封年画的印制技艺;
3.图片丰富,内容客观、详实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发展工作的深入,新一轮的“年画热”很快从序幕拉开走向高潮。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年画热”的是,当时注重的是木版年画的政治宣传作用,强调“旧瓶装新酒”,利用木版年画形式,宣传人民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成就;而这一次,按说应该注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与发展,但实际上,不少地方看重的则是木版年画的经济作用(“赚钱”——借机要政府的钱、捞抢救工程的钱、吃保护项目的钱、搜刮艺人们的钱、搞点旅游的钱……)。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工作,反倒成了一些地方招财的“幌子”,能不断下“金蛋”的“鸡”。在此情况下,我们很难相信这些地方的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和发展工作的真实目的与真实成绩,很难认同这些地方“研究”“整理”“宣传”“出版”的木版年画历史、传播、传承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有道是,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真伪难辨,是非难分,以致我们极力想了解木版年画时,不得不抛开已出版的、装帧富丽华贵的木版年画书籍,找来历史文献与治学严谨的学者的著述,查访讲真话、负责任的老艺人并做相应的实地考察,辨伪求真,分析论证,以求得更接近真实、史实的结论。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发展工作来说,对世人、对子孙负责,是应持有的基本态度;实事求是才是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只要坚持这些基本态度、基本原则,读者都会认同的。学问有深浅,认知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我所要做的,就是力求本着这些基本态度、基本原则,不揣浅陋,把我对开封年画的认知写出来,和读者朋友一起来探讨这个居然影响了世界版画史、影响国人近千年民俗的艺术品种。
这本书,是我多次采访郭泰运先生之后,将他在开封年画行业从艺近八十年的见闻部分集中整理、编写而成的。在采访过程中,我谈到三十多年来我为开封年画的抢救、发展做的一些努力;同时,也毫无保留地谈了我对开封年画的基本认识。这些,和对郭泰运先生的采访有关,所以也记入在书。
书此絮语,姑为序。
泰运,1925年出生于开封市营街。13岁时开始在“云记”当学徒,后独立开办年画作坊“泰盛”。新中国成立后加入开封市组建的“开封市朱仙镇年画生产合作社”。倾尽毕生精力努力延续着传统的木版年画艺术。1989年以来,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机构、组织分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河南省民间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家”等荣誉称号。2004年被开封市博物馆聘为木版年画研究与保护小组专家。
祝仲铨,1944年生,河南长垣人。196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在新闻、出版、文化、文联、高校等部门工作。有散文、诗及散文诗、艺术评论、艺术与考古、美术史等数十篇作品与论文发表,另有主编、主著的四种书出版。近年专事文化学、艺术与考古方向的研究和开封年画的弘扬与保护、发展工作,发表了多篇研究开封年画的论文。
郭泰运先生小传/1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前的开封年画/3
第二章 20世纪50年代后的开封年画/43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年画社的情况/67
第四章 开封年画的现状/81
第五章 开封年画的生产流程/105
第六章 开封年画的生产、经营习俗/131
第七章 开封年画的行业用语及行业规矩/159
第八章 开封年画的实用习俗/169
采写末尾的话/175
后记/176